基本解釋
● 汴
biàn ?ㄅㄧㄢˋ
◎ 中國河南省開封市的別稱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汴 biàn?
〈名〉
(1) 古水名 [Bian River]古稱卞水,指今河南省 滎陽縣西南索河。隋開通濟渠,中間自今滎陽至開封的一段就是原來的汴水
(2) 古州名 [Bian prefecture]。北周改梁州置。治所在浚儀(今開封市)。五代梁建都于此,升為開封府。五代·晉、漢、周以及北宋也以為都。常稱汴梁,又稱汴京。今為開封市的簡稱
漢語字典
[①][biàn]
[《廣韻》皮變切,去線,並。]
(1)古水名。汴水。即今河南省滎陽縣西南索河。
(2)汴渠。(1)自今河南省滎陽縣東北接黃河,東南經今開封市南、民權縣與商丘市北,復東南經今安徽省碭山縣、蕭縣北,至江蘇省徐州市北入泗水。魏晉時為中原通往東南沿海地區的重要水運干道。(2)即隋通濟渠、唐廣濟渠的東段。自今滎陽縣北黃河東南流,經今開封市及杞縣、睢縣、寧陵、商丘、夏邑、永城等縣,復東南經今安徽省宿縣、靈璧縣、泗縣和江蘇省泗洪縣,至盱眙縣對岸入淮河。自隋至北宋為中原通往東南沿海地區的主要水運干道。
(3)河南省開封市的別稱。詳“汴京”、“汴梁”。
(4)州名。北周宣帝改梁州置,治所在浚儀縣(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)。五代梁建都于此,開平元年改為開封府。五代晉、漢、周以及北宋也以為都。常稱汴梁,又稱汴京。即今河南省開封市。參閱《文獻通考·輿地六·開封府》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河南二·開封府》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皮變切,去33線,biàn,山開三去仙B並
[平水韻]:去聲十七霰
[唐 音]:bhy??n
[國 語]:biàn
[粵 語]:bin6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巳集上】【水字部】 汴; 康熙筆畫:8; 頁碼:頁608第05【集韻】同水。 又州名。【韻會】秦屬三川郡,漢爲陳留郡,東魏置梁州,後周攺爲汴州,宋爲京師。 又襄陽零水亦名汴水。【水經注】夷水東南流,與零水合。零水卽汴水也。上通梁州沒陽縣之默城山。
考證:〔【韻會】秦屬三州郡。〕 謹照原文三州改三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