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檿
yǎn ? ㄧㄢˇ
◎ 〔檿桑〕落葉喬木,葉互生,內(nèi)皮可做紙,木材堅韌,可做弓、車轅。
漢語字典
[①][yǎn]
[《廣韻》於琰切,上琰,影。]
“酓1”的被通假字。
木名。檿桑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於琰切,上50琰,yǎn,咸開三上鹽A影
[國 語]:yǎn
[粵 語]:jim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檿; 康熙筆畫:18; 頁碼:頁559第05【唐韻】【集韻】於琰切【韻會】幺琰切【正韻】於檢切,??音魘。【說文】山桑有點文者。【書·禹貢】厥篚檿絲。【註】檿絲,蠶食檿桑所得絲,韌,中琴瑟絃。 又【郭璞·爾雅·檿桑註】材中作弓及車轅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弓人取榦之道,柘爲上,檿桑次之。又【周語】檿弧箕服。 【集韻】通作酓。
考證:〔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弓人取榦之道,柘爲上,檿桑又次之。【周語】檿弧箕服。〕 謹照原文改作檿桑次之。又字移於周語之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