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橝
tán ? ㄊㄢˊ
◎ 架蠶箔的木柱。
◎ 古通“覃”,長:“攬瑤木之橝枝兮,望閬風(fēng)之板桐。”
◎ 古書上說的一種橉類植物。
漢語字典
[①][tán]
[《廣韻》徒含切,平覃,定。]
(1)木名。即橉。
(2)通“覃”。長。
[②][diàn]
[《廣韻》徒玷切,上忝,定。]
屋檐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徒含切,下平22覃,tán,咸開一平覃定
[平水韻]:下平十三覃
[國 語]:tān,tán
[粵 語]:taam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橝; 康熙筆畫:16; 頁碼:頁554第05【唐韻】【韻會】徒含切【集韻】徒南切,??音曇。屋梠前也。一曰蠶槌。【唐韻】木灰可染。【嚴(yán)忌·哀時命】擥瑤木之橝枝兮。【正字通】橉木別名。 又【集韻】直稔切,音朕。又【唐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徒點切,音簟。義??同。 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??徐心切,音尋。盾上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