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槎
chá ? ㄔㄚˊ
◎ 木筏:浮槎。泛槎。星槎。乘槎。
◎ 同“茬”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槎 chá?
〈動〉
用刀斧砍斫 [cut;chop]
山不槎蘗,澤不伐夭。——《國語·魯語上》
詞性變化
◎ 槎 chá?
〈名〉
(1) 樹木的枝椏 [branch]
(2) 又如:槎牙(亦作“槎椏”。錯雜、參差不齊的樣子;又指枝叉);槎丫(槎砑。本指樹枝的分叉,也指怪石歧出的狀態)
(3) 同“茬” [stubble]。如:槎木(殘留的根茬)
(4) 同“楂”。木筏 [wood raft]。如:乘槎;浮槎(乘筏泛游)
基本詞義
◎ 槎 zhà
〈動〉
(1) 斫、斜砍 [chop]
且夫山不槎蘗,澤不伐天?!?a href="/r_ci_c10bfc3c329ccb00224143e7794960d1/" target="_blank">國語·魯語上》
(2) 又如:槎山(劈山開路);槎孽(砍伐幼林)
(3) 另見 chá?
漢語字典
[①][chá]
[《廣韻》鉏加切,平麻,崇。]
(1)同“查1”。木筏。
(2)樹的杈枝。
(3)謂設置樹杈,用以阻攔人馬。
(4)樹或農作物砍、割后留下的短樁。
(5)短而硬的頭發或胡須。
(6)茬口。
(7)指話茬兒。
(8)古代南方對人民的一種稱呼。
(9)量詞。指在一塊地上,作物種植和生長的次數,一次叫一槎。今多寫作“茬”。
(10)泛指次,遍。
(11)象聲詞。參見“槎槎”。
[②][zhà]
[《廣韻》士下切,上馬,崇。]
(1)斫,斜砍。
(2)擊,打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鉏加切,下平9麻,chá,假開二平麻崇
[平水韻]:上聲二十一馬
[唐 音]:jrha
[國 語]:chá,chā,zhā
[粵 語]:caa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槎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546第10【唐韻】【韻會】仕下切【集韻】側下切【正韻】茶下切,??音厏?!菊f文】衺斫也。本作??。【魯語】里革曰山不槎檗。【尚書·刋木註】刋,槎其木。 又【唐韻】仕加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鋤加切,??音查。義同。 又桴也。同查。見查字註。
考證:〔【春秋·公羊傳】山木不槎。〕 謹按公羊傳無山木不槎之文。今改魯語里革曰山不槎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