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楠
nán ?ㄋㄢˊ
◎ 〔楠木〕常綠大喬木,木材堅固,是貴重的建筑材料,又可做船只、器物等。簡稱“楠”,如“楠葉油”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楠
枏、柟 nán?
〈名〉
(形聲。從木,南聲。本義:楠木)同本義[ nanmu(Phoebe Zhennan )]。樟科,常綠喬木。木材紋理細密,質地堅硬,富有香味,是建筑和制器具的貴重木材
時珍曰:南方之木,故字從南。——《本草綱目》
文梓楩楠。——《墨子·公輸》
江南出楠梓。——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
漢語字典
[①][nán]
[《廣韻》那含切,平覃,泥。]
亦作“枏1”。亦作“柟1”。
常綠大喬木。葉橢圓形或長披針形,革質,下面有毛。花小,綠色。結漿果,藍黑色。木材堅密芳香,為貴重的建筑材料,也可供造船用。產于云南、四川、貴州、湖南等地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那含切,下平22覃,nán,咸開一平覃泥
[平水韻]:下平十三覃
[國 語]:nán
[粵 語]:naam4
[閩南語]:lam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