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机,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,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,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

查字典logo
您的位置: 查字典 > 漢語字典 > 枳的意思
  • 拼音: zhǐ
  • 注音: ㄓˇ
  • 部首筆劃:4
  • 總筆劃:9
  • 繁體字:
  • 漢字結構:左右結構
  • 簡體部首:
  • 造字法:形聲
  • 筆順:橫豎撇捺豎折橫撇捺

基本解釋


zhǐ ?ㄓˇ
◎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,小枝多刺,果實黃綠色,味酸不可食,可入藥(亦稱“枸橘”):枳實(中藥稱“”、“構櫞”等的近成熟的果實)。枳殼(中藥稱“”、“枸櫞”等的成熟的果實)。

詳細解釋

詳細字義
zhǐ?
〈名〉
(1) 枸橘,又稱“臭橘” [trifoliate orange]
枳木似橘。從木,只聲。——《說文
殷以椇。——《禮記·明堂位》。注:“椇之言枳椇也。謂曲橈之也。”
楗六枳而為籬兮。——《后漢書·馮衍傳》。注:“枳,芬木也。”
橘逾淮而北為枳。——《周禮·考工記·序宮》
(2) 一種耐寒的中國落葉橘樹,有三小葉的葉片,果實小有芳香,很酸。廣泛栽種作為觀賞葉或作為綠籬,尤其作為砧木以芽接各種食用的柑桔
(3) 古縣名 [Zhi county]。戰國時楚有枳邑,漢置枳縣,屬巴郡。故地在今四川省涪陵縣

漢語字典

[①][zhǐ]
[《廣韻》諸氏切,上紙,章。]
[《廣韻》居帋切,上紙,見。]
(1)木名。也稱枸橘、臭橘。落葉灌木或小喬木。木似橘而小,莖上有刺,春生白花,至秋成實,果小,味酸苦不能食,可入藥。成條種植可作籬笆。
(2)藩蔽,護衛。《逸周書·小開》:“德枳維大人,大人枳維公,公枳維卿,卿枳維大夫,大夫枳維士。”孔晁注:“章懷注《後漢書》引此……注云:'枳者,言上下相維,遞爲藩蔽也。'”一說,枳相當于“”。參閱楊樹達《詞詮》卷五。
(3)謂阻塞。參見“枳道”。
(4)古地名。戰國楚有枳邑。漢置枳縣,屬巴郡。即今四川涪陵縣。
(5)通“”。傷害。
[②][zhī]
[《集韻》章移切,平支,章。]
(1)通“”。肢體。
(2)通“”。歧出。參見“2首蛇”。

音韻參考

[廣 韻]:諸氏切,上4紙,zhǐ,止開三上支A章
[平水韻]:上聲四紙
[唐 音]:gy??,ji??
[國 語]:zhī,zhí,zhǐ
[粵 語]:zat1zi2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釋
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枳; 康熙筆畫:9; 頁碼:頁517第07
【唐韻】【廣韻】【類篇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諸氏切,音紙。木名。枳也。【說文】木似橘。【徐曰】卽藥家枳殼也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橘踰淮而北爲枳。又木高多刺,可爲籬落。【張衡·西京賦】楷枳落突棘藩。 又【博雅】枳,股也。 又【小爾雅】枳,害也。【孔叢子·??論】率過以小罪謂之枳。 又與軹通。地名。一在巴郡,一在魏地。 又【集韻】頸爾切【韻會】居紙切,??音??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舉綺切【韻會】居矣切,??音已。枳椇。又一名白石李。 又【集韻】章移切,音支。【爾雅·釋蟲】枳首蛇,歧蛇也。 又翹移切,音岐。義同。
考證:〔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橘踰淮而化爲枳。〕 謹照原文化改北。

字源字形

枳

枳的意思、基本信息

  • 五筆86:SKWY
  • 五筆98:SKWY
  • 五行:木
  • UniCode:U+67B3
  • 四角號碼:46980
  • 倉頡:DRC
  • GBK編碼:E8D7
  • 規范漢字編號:4150
主站蜘蛛池模板: 黄大仙区| 泾源县| 隆子县| 内黄县| 长阳| 清河县| 贡嘎县| 霍城县| 新源县| 铜鼓县| 托里县| 会宁县| 来凤县| 上蔡县| 泰安市| 乐安县| 通道| 威海市| 嘉定区| 建昌县| 沙河市| 泾源县| 高青县| 大庆市| 桓仁| 贡嘎县| 通化县| 花莲市| 郁南县| 开化县| 东乌| 镇江市| 连南| 台州市| 郁南县| 霍城县| 克什克腾旗| 平江县| 灵丘县| 丰都县| 凤山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