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nán]
[《廣韻》那含切,平覃,泥。]
亦作“枏1”。亦作“柟1”。
常綠大喬木。葉橢圓形或長(zhǎng)披針形,革質(zhì),下面有毛。花小,綠色。結(jié)漿果,藍(lán)黑色。木材堅(jiān)密芳香,為貴重的建筑材料,也可供造船用。產(chǎn)于云南、四川、貴州、湖南等地。
音韻參考
[國(guó) 語]:nán
[粵 語]:naam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辰集中】【木字部】 枏; 康熙筆畫:8; 頁碼:頁515第07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【正韻】??那含切,音南。【說文】木名。梅也。【史記·貨殖傳】江南出枏梓。【山海經(jīng)】虖勺之山,其木多梓枏。【任昉·述異記】黃金山有枏木,一年東榮西枯,一年西榮東枯,張華謂之交讓木。 又【爾雅·釋木】梅,枏。【郭註】似杏而酢。【陸疏廣要】《爾雅》之梅枏,乃似豫章者,古稱楩楠豫章,景純不得以似杏實(shí)酢解之。 又【廣韻】汝鹽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如占切【正韻】而占切,??冉平聲。又【廣韻】而琰切,音冉。義??同。 或作柟。俗作楠,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