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曇
(曇)
tán ?ㄊㄢˊ
◎ 〔曇花〕常綠灌木,沒有葉子,花大,白色,花期很短,如“曇曇一現”(喻稀奇而又容易消逝的事物)。
◎ 云彩密布,多云。
英文翻譯
◎ 曇
covered with clouds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曇
曇 tán?
〈名〉
(1) 密布的云氣 [densely covered clouds]。如:曇曇(密集的樣子)
(2) 曇摩。意為法,佛法 [梵語 dharma]
聃也,御寇也,周也,中國之釋也,其于曇也,猶契也,印也,不約而同也。—— 明· 徐渭《論中》
漢語字典
[①][tán]
[《廣韻》徒含切,平覃,定。]
“曇1”的繁體字。
(1)密布的云氣。
(2)引申為陰暗,天陰。
(3)譯音用字。參見“曇花”。
(4)曇摩。意為法,佛法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下平十三覃
[國 語]:tán
[粵 語]:taam4
[閩南語]:tham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備考】【辰集】【日字部】 曇; 康熙筆畫:16; 頁碼:頁492第12【篇海】音欲。
(曇)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徒含切【集韻】徒南切,??音覃。【說文】雲布也。【玉篇】曇曇,黑雲貌。 又【玉篇】西國呼世尊瞿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