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机,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,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,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

查字典logo
您的位置: 查字典 > 漢語字典 > 旒的意思
  • 拼音: liú
  • 注音: ㄌㄧㄡˊ
  • 部首筆劃:4
  • 總筆劃:13
  • 繁體字:
  • 漢字結構:左右結構
  • 簡體部首:
  • 造字法:形聲
  • 筆順:捺橫折撇撇橫捺橫折捺撇豎折

基本解釋


liú ? ㄌㄧㄡˊ
◎ 古代旌旗下邊或邊緣上懸垂的裝飾品:“旌旗垂旒”
◎ 古代帝王禮帽前后懸垂的玉串:“冕而前旒”

詳細解釋

詳細字義
liú?
〈名〉
(1) 旗子下邊懸垂的飾物 [ribbon]
旗十有二旒。——《禮記》。又如:旒旌(有垂旒的旌旗);旒綴(旌旗的垂飾。系結于旌旗之上。喻附屬);旒蘇(旒旗的垂飾)
(2) 古代皇帝禮帽前后的玉串 [tassels on ancient crowns,etc.]
天子玉藻,十有二旒。——《禮記·玉藻》
(3) 又如:旒纊;旒紞(冕冠上懸垂的玉串);旒扆(借稱帝王。扆為帝王座位后的屏風)

漢語字典

[①][liú]
[《廣韻》力求切,平尤,來。]
亦作“1”。亦作“1”。亦作“1”。
(1)旌旗懸垂的飾物。
(2)泛指旌旗。
(3)同“”。冕冠前后懸垂的玉串。

音韻參考

[上古音]:幽部來母,liu
[廣 韻]:力求切,下平18尤,liú,流開三平尤來
[平水韻]:下平十一尤
[唐 音]:liou
[國 語]:liú
[粵 語]:lau4
[閩南語]:liu5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釋
【卯集下】【方字部】 旒; 康熙筆畫:13; 頁碼:頁484第18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力求切,音劉。【玉篇】旌旗垂者。【類篇】旌旗之旓。【詩·商頌】爲下國綴旒。【傳】旒,章也。【箋】旌旗之垂者也。 又冕旒,以絲繩貫玉,垂冕前後也。【禮·玉藻】天子玉藻十有二旒。【註】天子以五采爲旒,旒十有二。 又【韻補】葉力救切。【皮日休·補九夏歌】何以樂之,金石九奏。何以賜之,龍旂九旒。 【集韻】或作斿旈。

字源字形

字源演變:

小篆 楷體

字形對比:

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

旒的意思、基本信息

  • 五筆86:YTYQ
  • 五筆98:YTYK
  • 五行:火
  • UniCode:U+65D2
  • 四角號碼:08212
  • 倉頡:YSOYU
  • GBK編碼:ECBC
  • 規范漢字編號:5547
主站蜘蛛池模板: 铁岭县| 灌云县| 宁波市| 达日县| 团风县| 抚远县| 惠来县| 望谟县| 铜鼓县| 奇台县| 霞浦县| 邵武市| 松滋市| 开封市| 高密市| 泗洪县| 鄂伦春自治旗| 彩票| 读书| 崇信县| 普洱| 牟定县| 漯河市| 响水县| 镇巴县| 潼南县| 界首市| 大方县| 抚州市| 古浪县| 岳阳县| 延庆县| 上思县| 寻乌县| 焉耆| 连江县| 民乐县| 宿松县| 南宫市| 平武县| 东丰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