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机,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,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,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

查字典logo
您的位置: 查字典 > 漢語字典 > 旌的意思
  • 拼音: jīng
  • 注音: ㄐㄧㄥ
  • 部首筆劃:4
  • 總筆劃:11
  • 繁體字:
  • 漢字結構:左右結構
  • 簡體部首:
  • 造字法:形聲
  • 筆順:捺橫折撇撇橫撇橫橫豎橫

基本解釋


jīng ? ㄐㄧㄥˉ
◎ 古代用羽毛裝飾的旗子。又指普通的旗子:旌旗旌銘(舊時喪禮,柩前書死者姓名的旗幡)。
◎ 表揚:旌表

詳細解釋

詳細字義
jīng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本義: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飾竿頭的旗子)
(2) 同本義 [banner]
旌,游車載旌析羽。——《說文
位所謂緌有虞氏旌也。——《禮記·明堂位》
建旌提鼓。——《國語·吳語》
(3) 又如:旌旄(古代用牦牛尾與羽毛裝飾的軍旗,或代指各種旗幟);旌羽(旌旗。因有羽飾,故稱)
(4) 古代旗的總稱[flag]
旌蔽日兮敵若云。——《楚辭·九歌·國殤》
旌麾南指,劉琮束手。——《資治通鑒
(5) 又如:旌旃(泛指旗幟);旌幡(泛指旗幟);旌幟(旗幟);旌幢(旗幡);旌頭(旗桿頂端的矛頭)
(6) 旌節,古代使者所持的節[tally]
王婆道:“眼望旌節至,耳聽到消息。”——《金瓶梅
詞性變化
jīng?
〈動〉
(1) 表彰 [cite;honor;commend]
旌其所為。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
(2) 又如:旌書(表彰的文書);旌善(表彰善人善事);旌表節烈(表彰節婦烈女);旌典(朝廷表彰的恩典)
(3) 識別[distinguish]
誠應寵賞,以旌其美。——曹操表論田疇功
(4) 又如:旌別(識別;區別)
(5) 發揮[bring into play]。如:旌智(發揮智慧)
(6) 表識;表明[state clearly;indicate]。如:旌信(表明誠意)

漢語字典

[①][jīng]
[《廣韻》子盈切,平清,精。]
亦作“1”。
(1)古代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飾竿頭的旗子。
(2)泛稱旗幟。
(3)表識;表明。
(4)識別。
(5)表彰。
(6)古代使者所持的節。參見“旌節”。
(7)發揮。參見“旌智”。
(8)通“”。參見“旌密”。

音韻參考

[上古音]:耕部精母,tzieng
[廣 韻]:子盈切,下平14清,jīng,梗開三平清精
[平水韻]:下平八庚
[唐 音]:*tzi?ng
[國 語]:jīng
[粵 語]:sing1zing1
[閩南語]:cheng1,seng1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釋
【卯集下】【方字部】 旌; 康熙筆畫:11; 頁碼:頁483第19
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子盈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咨盈切,??音精。【說文】析羽注旄首,所以進士卒。【爾雅·釋天】註旄首曰旌。【註】載旄於竿頭,如今之幢,亦有旒。【又】旌旂。【疏】旌旂者,凡旗之名雖異,旌旂爲之總稱。【廣雅】天子旌高九仞,諸侯七仞,大夫五仞,士三仞。【釋名】旌,精也。有精光也。【詩·鄘風】孑孑干旌。【周禮·春官·司常】析羽爲旌。【又】斿車載旌。 又【周禮·天官·掌舍】爲帷宮設旌門。【註】樹旌以表門。 又【周禮·地官·掌節】道路用旌節。【註】今使者所擁節是也。 又【禮·曲禮】武車綏旌,德車結旌。【註】武車尚威武,故舒散若花。德美在內,故纏旌於竿。 又【書·畢命】旌別淑慝。【傳】言當識別頑民之善惡。【疏】旌旗所以表識貴賤,故傳以旌爲識。 又【左傳·莊二十八年】且旌君伐。【註】旌,章也。 又【周語】故爲車服以旌之。【註】旌,表也。 又【後漢·胡廣傳】德以旌賢。【註】旌,明也。
考證:〔【爾雅·釋天】旄首曰旌。〕 謹照原文旄上增註字。〔【又】旌旂。【疏】旌旂者,凡旗之名雖異,旌旂爲之總稱。〕 謹按此十九字亦係爾雅釋天文,謹改於亦有旒之下,廣雅之前。〔斿車建旌。〕 謹照周禮原文建旌改載旌。

字源字形

旌

旌的意思、基本信息

  • 五筆86:YTTG
  • 五筆98:YTTG
  • 五行:金
  • UniCode:U+65CC
  • 四角號碼:08215
  • 倉頡:YSOHM
  • GBK編碼:ECBA
  • 規范漢字編號:4942
主站蜘蛛池模板: 长沙市| 长丰县| 茶陵县| 左云县| 汕头市| 东宁县| 玉林市| 教育| 辽阳县| 莱西市| 临桂县| 榕江县| 冕宁县| 永登县| 乌恰县| 正定县| 涞水县| 朔州市| 额济纳旗| 深州市| 大化| 环江| 年辖:市辖区| 英吉沙县| 宁乡县| 靖宇县| 藁城市| 比如县| 常宁市| 大同县| 儋州市| 临颍县| 松阳县| 西吉县| 岑巩县| 漳州市| 高碑店市| 左贡县| 玉山县| 陈巴尔虎旗| 武功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