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旐
zhào ? ㄓㄠˋ
◎ 古代的一種旗子,上面畫著龜蛇:“龜蛇為旐。”
◎ 引魂幡:“飛旐翩以啟路。”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旐 zhào?
〈名〉
(形聲。本義:古代的一種旗,上畫龜蛇) 同本義 [a long, square flag, with design of tortoise or snake]
龜蛇為旐,縣鄙建旐。——《周禮》
漢語字典
[①][zhào]
[《廣韻》治小切,上小,澄。]
(1)古代畫有龜蛇圖象的旗。
(2)喪事用的一種魂幡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宵部定母,di?
[廣 韻]:治小切,上30小,zhào,效開三上宵B澄
[平水韻]:上聲十七筱
[國 語]:zhào
[粵 語]:siu6ziu6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卯集下】【方字部】 旐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484第12【唐韻】治小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直紹切,??音肇。【說文】龜蛇四游,以象營室,游游而長。【釋名】龜蛇爲(wèi)旐。旐,兆也。龜知?dú)庹字獌矗ㄖ夺幔於仁乱酥握滓病!驹姟ば⊙拧吭O(shè)此旐矣。【周禮·春官·司常】龜蛇爲(wèi)旐。【又】縣鄙建旐。【註】龜蛇,象其捍難避害也。 又【爾雅·釋天】緇廣充幅長尋曰旐。【註】帛全幅,長八尺者也。【禮·檀弓】綢練設(shè)旐夏也。【註】旌之旒緇布廣充幅長尋曰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