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齋
(齋)
zhāi ?ㄓㄞˉ
◎ 屋舍,常指書房、學舍、飯店或商店:書齋。聊齋。榮寶齋。
◎ 祭祀前或舉行典禮前清心潔身:齋戒。封齋(亦稱“把齋”)。齋月。齋壇。齋會。齋果。
◎ 佛教、道教等教徒、道徒吃的素食:齋飯。齋堂。吃齋。
◎ 舍飯給僧人吃:齋僧。
英文翻譯
◎ 齋
fast give alms room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齋
斎、亝 zhāi?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示,斎齊省聲。本義:齋戒,舊指祭祀前整潔身心)
(2) 同本義 [fast;abtain from meat,wine,etc.]
齋,戒潔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王齋日三舉。蓋王日一舉。——《周禮·膳夫》
日中及夕則馂余齋,則每食一太牢也。——《周禮·太牢》
齋必變食,至不多食。——《論語》
秦王雖齋。——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
遂許齋五日
秦王齋五日。
專意齋醮。——《明史》
(3) 又如:齋宿(先一日齋戒,以表誠敬);齋沐(齋戒沐浴);齋事(齋戒祭祀的事);齋舍(古人齋戒時的居所);齋牛(供祭祀用的牛)。又指佛教的進餐用語。小乘禁過午食,以午前、午中進食為齋;大乘禁肉食,以素食為齋。如:長齋;齋食(佛家語。指午前、午中之食);齋時(佛家語。過午不食為齋,故稱正午為齋時)
(4) 施舍飯食給僧、道或窮苦人 [provide Buddhist monks with meals]
張待詔娘子盛一碗飯,一碗羹,齋這無眼婆婆。——《清平山堂話本》
(5) 又如:齋僧敬道(對和尚道士虔誠有禮,供食舍錢);齋襯錢(施舍給佛寺的錢幣)
詞性變化
◎ 齋
斎 zhāi?
〈名〉
(1) 素食 [vegetarian diet]
我們是行腳僧,遇莊化飯,適處求齋。——《西游記》
(2) 又如:齋糧(僧尼的生活用糧);齋供(供奉神佛的食品)
(3) 書房 [studio]。如:書齋;東齋;齋屋(讀書、休息,思過,齋戒的房舍)
(4) 屋舍,多指學舍 [building]。如齋房(學舍;書房);養心齋;齋長(舍長。指舊時學校宿舍的主管人員)
(5) 專指拜懺誦經、祈禱求福一類活動 [worship]
今日俸錢過十萬,與君營奠復營齋。——唐· 元稹《遣悲懷》
(6) 又如:齋獻(敬獻祭禮)
(7) 齋宮的簡稱 [palace]
王即齋宮,百官御事,各即其齋三日。——《國語》
(8) 商店用名 [shop’s name]。今北京有榮寶齋,蘇州有采芝齋
◎ 齋
斎 zhāi?
〈形〉
(1) 莊重;恭敬 [solemn]
潔齋俟兮惠音聲。——宋玉《登徒子好色賦》
(2) 又如:齋如(嚴肅而謹慎的樣子);齋明(無所不明,無所偏頗);齋莊(嚴肅莊敬);齋肅(專一莊敬)
漢語字典
[①][zhāi]
[《廣韻》側皆切,平皆,莊。]
亦作“夈1”。“齋1”的繁體字。亦作“齊3”。
(1)古人在祭祀或舉行其他典禮前清心寡欲,凈身潔食,以示莊敬。
(2)謂去除雜念,使心神純一。參見“齋心”。
(3)莊敬。
(4)謂敬畏恐懼。參見“齋慄”。
(5)專指僧道或其信徒誦經拜懺、禱祀求福等活動。
(6)佛教語。佛制:比丘過午皆不許食,因以午前、午中之食為齋。按小乘戒律,只禁過午食,而不禁食凈肉。后人據大乘別意,以素食為齋。
(7)布施。施舍飯食給僧、道或窮苦人。
(8)家居的房屋。
(9)學舍。
(10)齋宮的簡稱。參見“齋宮”。
(11)用于商店的名稱。
(12)通“”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上平九佳
[國 語]:zhāi
[粵 語]:zaai1zai1
[閩南語]:chai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卯集下】【文字部】 齋; 康熙筆畫:17; 頁碼:頁477第05【篇海】同齋。
(齋)【廣韻】側皆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莊皆切,??債平聲。【正韻】潔也,莊也,恭也。【廣雅】齋,敬也。【禮·祭統】齋之爲言齊也。【易·繫辭】聖人以此齋戒。【註】洗心曰齋。 又【後漢·輿服志】有齋冠曰長冠。 又燕居之室曰齋。 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??津私切,音貲。【孟子】齋疏之服。【趙岐註】卽齋縗也。音資。 又【易·履卦】得其資斧。【子夏傳】作齊斧。虞喜志林云:當作齋。齋戒入廟而受斧也。 又葉眞而切,音支。【後漢·周澤傳】生世不諧,作太常妻,一年三百六十日,三百五十九日齋。○按《說文》示齊爲齋。示,明也,祗也。齊者,萬物之潔齊也。洪武《正韻》云:古單作齊,後人于其下加立心,以別之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