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敕
chì ? ㄔˋ
◎ 帝王的詔書、命令:敕命。敕書。敕封。奉敕。宣敕。
◎ 告誡:申敕。戒敕。
◎ 古同“飭”,整頓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敕
勅 chì?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攴( pū),束聲。本義:告誡,囑咐)
(2) 同本義 [admonish]
敕,誡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敕天之命。——《虞書》
(3) 又如:敕曉(告戒曉諭);敕諭天下(朝廷告諭全國);敕戒(警戒,教誡)
(4) 通“飭”。整治;整飭 [put in order]
既匡既敕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楚茨》
君子以明罰勅法。——《易·噬嗑》
敕身齊戒。——《漢書·禮樂志》
懼余身之未敕。——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
(5) 又如:敕法(整飭法令);敕設(整飭周備)
(6) 委任,任命 [appoint]。如:敕目(任命官員的名單)
(7) 皇帝下命令 [order imperially]。如:敕賜(皇帝命令賜與);敕許(敕命準許)
詞性變化
◎ 敕 chì?
〈名〉
(1) 皇帝,帝王自上命下之詞(漢時凡尊長或官長告誡子孫或僚屬,皆稱敕。南北朝以后專指皇帝詔書) [imperial]
手把文書口稱敕,回車叱牛牽向北。——白居易《賣炭翁》
(2) 又如:敕書(皇帝行文給臣僚的文書);敕命(皇帝頒賜爵位或物品的詔命);敕符(書有皇帝命令的憑證)
漢語字典
[①][chì]
[《廣韻》恥力切,入職,徹。]
亦作“勅1”。亦作“勑1”。
(1)誡飭;告誡。
(2)古時自上告下之詞。漢時凡尊長告誡后輩或下屬皆稱敕。南北朝以后特指皇帝的詔書。
(3)委任。
(4)指委任狀。
(5)道士用于符咒上的命令。
(6)責讓。
(7)猶治,理。
(8)整飭。
(9)敬慎。
(10)猶著,穿著。
(11)詳明。
(12)姓。見《通志·氏族五》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職部透母,thi?k
[廣 韻]:恥力切,入24職,chi,曾開三入蒸徹
[平水韻]:入聲十三職
[唐 音]:tji?k
[國 語]:chì
[粵 語]:cik1
[閩南語]:thek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卯集下】【攴字部】 敕; 康熙筆畫:11; 頁碼:頁471第13【廣韻】恥力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蓄力切,??音勅。【說文】試也。【爾雅·釋詁】敕勞。【註】敕者,相約敕也。亦爲勞苦。【釋名】敕,飭也,使自警飭,不敢廢慢也。【史記·樂書】余每讀虞書,至於君臣相敕。【後漢·安帝紀】能敕身率下。【韓非子·主道篇】賢者敕其才,君因而任之。 又【後漢·光武紀註】漢制度曰:帝之下書有四。一曰策書,二曰制書,三曰詔書,四曰誡敕。誡敕者,謂敕刺史太守。【正字通】宋敕或用之於獎諭,非敕初意。明制,差遣諸臣,予敕行事,備載職守,申以勉詞。凡褒嘉責讓,??用敕,詞皆散文。六品以下官贈封稱敕命,始用四六。 又【博雅】理也,謹也,語也,進也。【小爾雅】正也。【廣韻】固也,急也。 又【說文】臿地曰敕。 【說文】從攴作敕。【玉篇】本作勑,今相承皆作勅。互詳力部勅字註。敕字原從攴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