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cuān]
[《集韻》七丸切,平桓,清。]
[《廣韻》取亂切,去換,清。]
“攛1”的繁體字。
(1)拋擲。
(2)慫恿,教唆。
(3)奔跑;逃竄。
(4)交上。特指參加科舉考試完了卷子。
(5)湊集。
(6)混雜;摻雜。
(7)長出;伸出。
(8)謂氣味濃烈透入鼻內。
(9)急促或匆忙地做。
(10)方言。發怒;發脾氣。也寫作“躥”。
(11)用同“躥”。跳。
(12)將食物放到沸水里稍微煮一下就撈出來。宋吳自牧《夢粱錄·分茶酒店》載有“攛香螺”、“攛望潮青鰕”、“攛鱸魚清羹”、“攛小雞”、“清攛鵪子”、“科頭攛魚肉”等。
(13)宋金元時捶丸游戲中擊球的長棒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七丸切,上平26桓,,山合一平桓清
[平水韻]:去聲十五翰
[國 語]:cuān
[粵 語]:cyun3
[閩南語]:chhoan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卯集中】【手字部】 攛; 康熙筆畫:22; 頁碼:頁463第27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取亂切,音爨。擲也。 又【集韻】七丸切,音鋑。義同。 又俗謂誘人爲非曰攛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