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揥
tì ? ㄊㄧˋ
◎ 古代的一種首飾,可用來搔頭。
◎ 語。
◎ 嬈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揥 dì?
〈動〉
(1) 捐棄;除去 [do away with]
心牢落而無偶,意徘徊而不能揥。——《文選·陸機·文賦》
(2) 另見 tì?
漢語字典
[①][tì]
[《廣韻》丑例切,去祭,徹。]
[《集韻》他計切,去霽,透。]
(1)搔頭的簪。
(2)投擲。
(3)見“挑揥”。
[②][dì]
[《廣韻》都奚切,平齊,端。]
[《集韻》丁計切,去齊,端。]
捐棄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錫部透母,thiek
[廣 韻]:都奚切,上平12齊,dī,蟹開四平齊端
[國 語]:tì,dì
[粵 語]:dai3tai3zaai6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卯集中】【手字部】 揥; 康熙筆畫:13; 頁碼:頁443第21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?丑例切,音跇。讀與滯近。所以摘髮者。【詩·鄘風】象之揥也。【疏】以象骨搔首,因以爲飾,名之曰揥。又【魏風】佩其象揥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?他計切,音替。又【集韻】丁計切,音帝。義??同。 又捐也。【陸機·文賦】心牢落而無偶,意徘徊而不能揥。石韞玉而山暉,水懷珠而川媚。【註】揥,猶去也。徘徊之意。不能褫捨其妙也。◎按寘霽兩韻古通。媚與揥。葉古音也。 又他歷切,音剔。戲也,取也。 又【唐韻】【集韻】??都黎切,音低。指也。 【廣韻】或從木作楴。音義同。別見木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