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掩
yǎn ? ㄧㄢˇ
◎ 遮蔽,遮蓋:掩護。掩體。掩飾。掩映。掩蓋。掩蔽。掩埋。掩人耳目。瑕不掩瑜。藏瑕掩疵。
◎ 關,合:掩閉。掩門。掩卷。
◎ 門、窗、箱柜等關合時夾住了東西:掩了手。
◎ 乘人不備而襲擊或捉拿:掩殺。掩擊。掩襲。
英文翻譯
◎ 掩
attack by surprise close cover hide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掩 yǎn?
〈動〉
(1) (會意。從手,從奄,奄亦聲。本義:遮蔽)
(2) 同本義 [cover;screen]
掩,斂也。小上曰掩。——《說文》
掩練帛,廣終幅。——《儀禮·士喪禮》。注:“裹首也。”
掩薄草渚。——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
空正掩日。——《周髀算經》
掩口胡盧而笑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掩其上哉。——清· 方域《壯梅堂文集》
手巾掩口。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勢拔五岳掩 赤誠。—— 唐· 李白《夢游天姥吟留別》
(3) 又如:掩壙(將棺木放入墓穴內,加土掩埋);掩心(護胸的鎧甲);掩土(蓋土埋葬);掩面(蓋在尸體面部的白色的布或絹);掩著(掩蓋剽竊他人文章的痕跡)
(4) 藏 [hide]
掩賊為臧。——《左傳·文公十八年》。注:“匿也。”
處必掩身。——《禮記·月令》
(5) 又如:掩掩縮縮(躲躲藏藏);掩斂(遮藏躲閃);掩敗(掩飾失敗);掩秘(隱瞞,秘而不宣)
(6) 止 [stop]
掩,止也。——《方言》十三
掩以絕滅。——王褒《洞簫賦》。注:“止息貌。”
掩細柳而撫劍。——潘岳《西征賦》。注:“止也。”
(7) 乘其不備 [attack by surprise]。如:掩取(乘其不意而奪取或捕捉);掩捕(乘其不備而逮捕)
(8) 襲擊 [attack]。如:掩攻(襲擊,乘人不備而加以攻擊);掩擊(襲擊;沖殺)
(9) 關閉;合上 [shut;close]
為掩戶。——清· 方苞《左忠毅公逸事》
(10) 又如:掩亞(關閉);掩關(關閉;關門)
(11) 意外地被夾住 [get squeezed]。如:小心門掩了你的手
(12) 抹殺
一眚掩大德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三十三年》
漢語字典
[①][yǎn]
[《廣韻》衣儉切,上琰,影。]
(1)遮沒;遮蔽。
(2)文飾;掩飾。
(3)藏匿;隱匿。
(4)指掩埋。
(5)蓋過;超過。
(6)關閉;合上。
(7)指關門或合上箱蓋等物時被夾住。
(8)覆蓋;囊括。
(9)停留;止息。
(10)突然襲擊;沖殺。
(11)捕捉。
(12)盡。參見“掩羣”。
(13)謂意錢。博戲的一種。
(14)通“按”。
(15)通“馣”。參見“掩掩”。
(16)見“掩冉”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談部闕母,iam
[廣 韻]:衣儉切,上50琰,yǎn,咸開三上鹽B影
[平水韻]:上聲二十八琰
[唐 音]:*qy??m
[國 語]:yǎn
[粵 語]:am2jim2
[閩南語]:iam2,am1,ng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卯集中】【手字部】 掩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439第09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衣檢切【正韻】於檢切,??淹上聲。【說文】斂也。小上曰掩。【增韻】遮也。【禮·月令】仲夏,君子齊戒,處必掩身。【註】掩,猶隱翳也。【又】孟冬是察阿黨,則罪無有掩蔽。 又乗其不備而覆之曰掩。【禮·曲禮】大夫不掩羣。【疏】禽獸羣聚,則多不可掩取之。【前漢·貨殖傳】掘冢搏掩。【註】博擊掩襲,取人物也。一說博,六博也。掩,意錢之屬。 一曰撫也。【爾雅·釋訓】矜憐撫掩之也。【郭璞註】撫掩猶撫拍,謂慰恤也。 又閉也。【韓愈詩】獨宿門不掩。 又【揚子·方言】止也。 又同也。江淮南楚之閒曰掩。【韻會】或作揜。 又【集韻】烏感切,庵上聲。覆取也。與揜同。 又於贍切,淹去聲。繅絲以手振出緒也。或作??。通作淹。 又乙業切,音浥。打也。
掩本字。字頭從??作。
考證:〔【爾雅·釋訓】【郭璞註】撫掩猶撫揗,謂慰恤也。〕 謹照原文撫揗改撫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