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xì]
[《廣韻》香義切,去寘,曉。]
亦作“戯1”。亦作“戱1”。“戲1”的繁體字。
(1)角斗,角力。
(2)開玩笑;嘲弄。
(3)指調戲。
(4)游戲;逸樂。
(5)指歌舞雜技等的表演。
(6)指戲劇。
(7)凡戲均有情節,因以借指事情,含貶義。
(8)姓。東漢有戲志才。見《後漢書·荀彧傳》。
[②][xī]
[《廣韻》許羈切,平支,曉。]
亦作“戱2”。“戲2”的繁體字。
(1)通“羲”。
(2)通“巇”。險峻。
(3)古地名。
[③][huī]
[《集韻》吁爲切,平支,曉。]
亦作“戱3”。“戲3”的繁體字。通“麾1”。
大將之旗。參見“戲3下”。引申為指揮。
[④][hū]
[《廣韻》荒烏切,平模,曉。]
亦作“戱4”。通“呼1”。“戲4”的繁體字。
[⑤][suō]
[《集韻》桑何切,平歌,心。]
亦作“戱5”。通“犧2”。“戲5”的繁體字。
酒樽名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許羈切,上平5支,xī,止開三平支B曉
[平水韻]:上平四支·去聲四寘
[唐 音]:*xy??
[國 語]:xì,xī
[粵 語]:fu1hei3
[閩南語]:hi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卯集中】【戈字部】 戲; 康熙筆畫:17; 頁碼:頁414第23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香義切【正韻】許義切,??希去聲。【說文】三軍之偏也。一曰兵也。 又【廣韻】戲弄也。【禮·坊記】閨門之內,戲而不歎。【註】戲謂孺子言笑者。 又謔也。【詩·衞風】善戲謔兮。 又嬉也。 又姓。【魏志】穎川戲志才。 又【廣韻】古文呼字。註詳口部五畫。 又【廣韻】許羈切。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虛宜切,??音羲。【集韻】嗚戲,歎辭。○按《廣韻》旣入虞韻,云古文呼字,又入支韻。亦訓歎辭,則戲字二音,本皆可讀。《正字通》云:詩於戲卽嗚呼,歎辭也或嘉美,或悲傷。末代文士輒爲體例,若哀誄祭文,卽爲嗚呼,封拜冊命,卽爲於戲。謂嗚呼爲哀傷,於戲爲歎美,妄爲穿鑿,其說誠是。然謂呼與戲通,則戲可讀呼,呼仍不可以讀戲,以戲字有羲音,呼字止入七虞也。 又與羲通。伏羲。【莊子】作伏戲。【史記】作虙戲。【荀子·成相篇】文武之道同虙戲。 又地名。【魯語】幽王滅於戲。 又【集韻】呼爲切【韻會】吁爲切,??與麾同。【集韻】旗屬。【周禮·夏官】建大麾以田。或作戲。【史記·項羽紀】諸侯罷戲下,各就國。【註】同麾。 又【集韻】驅爲切,音虧。傾側也。【周禮·春官·喪祝註】執披備傾戲。 又【集韻】於宜切,音漪。本作陭。【說文】上黨陭氏阪。或作戲。 又【集韻】桑何切,音娑。娑本作犧。【周禮·春官·兩獻註】酒尊名。飾以翡翠。鄭司農說,或作獻,亦作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