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机,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,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,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

查字典logo
您的位置: 查字典 > 漢語字典 > 戈的意思
  • 拼音:
  • 注音: ㄍㄜ
  • 部首筆劃:4
  • 總筆劃:4
  • 繁體字:
  • 漢字結構:獨體結構
  • 簡體部首:
  • 造字法:象形
  • 筆順:橫折撇捺

基本解釋


gē ? ㄍㄜˉ
◎ 古代的一種兵器,橫刃,用青銅或鐵制成,裝有長柄:gān)戈dǎo )戈枕戈待旦
◎ 姓。

英文翻譯


dagger

詳細解釋

詳細字義
gē?
〈名〉
(1)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象一種長柄兵器形。本義:一種兵器)
(2) 中國古代的主要兵器 [dagger-axe(an ancient weapon)]
戈,平頭戟也。從弋、一,橫之象形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戈者,柲也,長六尺六寸,其刃橫出,可勾可擊,與矛專刺、殳專擊者不同,亦與戟之兼刺與勾者異。
執戈上刃。——《·顧命》
稱爾戈。——《·牧誓》
戈廣二寸。——《考工記·冶氏》
操吳戈兮被犀甲,車錯轂兮短兵接。——《楚辭·屈原·國殤》
(3) 青銅制,盛行于商至戰國時期,秦以后逐漸消失。其突出部分名援,援上下皆刃,用以橫擊和鉤殺,勾割或啄刺敵人,因此,古代叫做勾兵或稱啄兵。又如:戈殳(戈和殳。泛指兵器);戈甲(戈和鎧甲。借指戰爭。又為兵器的統稱);戈矢(戈和箭);戈矛(戈和矛)
(4) 泛指兵器 [weapons]
左右軍士,皆全裝貫帶,持戈執戟而立。——《三國演義
能執干戈以衛社稷。——《·檀弓下》
(5) 又如:戈兵(兵器。也指戰爭);干戈(泛指武器;喻指戰爭)
(6) 戰爭;戰亂 [war]
偃武息戈,卑辭事漢。——《后漢書·公孫述傳》

漢語字典

[①][gē]
[《廣韻》古禾切,平戈,見。]
(1)古代的主要兵器。青銅制。盛行于商至戰國時期,秦以后逐漸消失。其突出部分名援,援上下皆刃,用以橫擊和鉤殺。又有石戈、玉戈,多為禮儀用具或明器。
(2)泛指兵器。
(3)戰爭;戰亂。
(4)書法右下斜鉤。參見“戈腳”。
(5)量詞。古代長度單位。
(6)春秋時國名。
(7)姓。

音韻參考

[廣 韻]:古禾切,下平8戈,guō,果合一平戈見
[平水韻]:下平五歌
[唐 音]:*guɑ
[國 語]:gē
[粵 語]:gwo1
[閩南語]:ko1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釋
【卯集中】【戈字部】 戈; 康熙筆畫:4; 頁碼:頁411第01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古禾切,音鍋。【說文】平頭戟也。【徐鍇曰】戟小支上向則爲戟,平之則爲戈。一曰戟偏距爲戈。【禮·曲禮】進戈者前其??,後其刃。【正義曰】戈,鉤孑戟也。如戟而橫安刃,但頭不向上,爲鉤也。直刃長八寸,橫刃長六寸,刃下接柄處長四寸,??廣二寸,用以鉤害人也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戈柲六尺有六寸。【又】戈廣二寸,內倍之,胡三之,援四之。【註】內謂胡以內接柲者也,胡,其孑也,援,直刃也。【釋名】戈,過也。所刺擣則決,所鉤引則制之,弗得過也。【書·牧誓】稱爾戈。【註】戈,短兵也。人執以舉之,故言稱也。又【典略】周有孤父之戈。 又國名。在宋鄭之閒,寒浞子豷封于戈,少康滅之。 又姓。【史記】夏後有戈氏,宋戈彥,明戈鎬。 又司戈,武職,從八品,唐天授年閒置。 從弋,一橫之。象形。

字源字形

戈

戈的意思、基本信息

  • 五筆86:AGNT
  • 五筆98:AGNY
  • 五行:金
  • UniCode:U+6208
  • 四角號碼:53000
  • 倉頡:I
  • GBK編碼:B8EA
  • 規范漢字編號:0104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建瓯市| 上高县| 嘉祥县| 峡江县| 闻喜县| 进贤县| 达拉特旗| 日土县| 亚东县| 云阳县| 政和县| 武汉市| 星子县| 灵石县| 靖江市| 临沭县| 司法| 海门市| 长武县| 盐城市| 广宗县| 监利县| 特克斯县| 呼图壁县| 鄢陵县| 芦溪县| 沛县| 萨嘎县| 临漳县| 衡水市| 年辖:市辖区| 贡嘎县| 日照市| 高平市| 静安区| 北川| 淮阳县| 安泽县| 万荣县| 凤冈县| 敦煌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