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懼
(懼)
jù ?ㄐㄩˋ
◎ 害怕:恐懼。懼怕。懼憚。懼怯。懼色。臨危不懼。
英文翻譯
◎ 懼
dread fear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懼
懼 jù?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心,瞿聲。本義:害怕,恐懼)
(2) 同本義 [be afraid of;dread;fear]
懼,恐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是以舉天下之人,皆恐懼振動惕栗,不敢為淫暴。——《墨子·尚同中》
楚兵懼,自 秦歸。——《史記·屈原列傳》
夫大國,難測也,懼有伏焉。——《左傳·莊公十年》
故有知非以慮是,則謂之懼。——《荀子·解蔽》
喜怒哀懼愛惡欲。——《禮記·禮運》
勇者不懼。——《論語·子罕》
(3) 又如:懼思(因恐懼而慎重考慮);懼選(害怕獲罪);懼高癥(心理學名詞。身處高處所產(chǎn)生的過分恐懼反應,不敢往下看、雙腿發(fā)軟、顫抖或暈眩等)
(4) [形]∶驚慌失措的樣子 [frightened out of one's wits]
聞叔孫通之諫則懼然,納 曹相國之對而心說。——《漢書·惠帝紀贊》
(5) 恐嚇 [threaten]
危以動,則民不與也;懼以語,則民不應也。——《易》
圍徐以懼 吳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十二年》
漢語字典
[①][jù]
[《廣韻》其遇切,去遇,羣。]
亦作“愳1”。“懼1”的繁體字。
(1)恐懼;害怕。
(2)戒懼。
(3)憂慮。
(4)恐嚇;威脅。
(5)病。
(6)通“瞿”。驚視貌。參見“懼然”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去聲七遇
[國 語]:jù
[粵 語]:geoi6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卯集上】【心字部】 懼; 康熙筆畫:22; 頁碼:頁392第18〔古文〕愳??【唐韻】其遇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衢遇切,??音具。【說文】恐也。從心瞿聲。或省作瞿。 又【集韻】俱遇切【正韻】居遇切,??音屨。【集韻】無守貌。 又【集韻】懽俱切,音劬。亦恐也。【前漢·惠帝贊】聞叔孫通之諫,則懼然。【東方朔傳】吳王懼然易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