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惝
chǎng ? ㄔㄤˇ 又 tǎng ㄊㄤˇ
◎ 失意的樣子:惝然。惝恍。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惝 chǎng?
基本詞義
◎ 惝 tǎng
〈形〉
(1) (形聲。從心,尚聲。本義:悵惘)
(2) 同本義 [distracted;listless]
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。——《莊子·則陽》
(3) 又如:惝怳、惝恍(惆悵,失意;傷感);惝悢(惆悵悲哀);惝惝(悵悵,惆悵自失的樣子);惝然(悵惘的樣子;失意的樣子)
(4) 驚懼 [alarm]。如:惝罔(惝惘。驚懼的樣子)
漢語字典
[①][chǎng][tǎng]
[《集韻》齒兩切,上養(yǎng),昌。]
[《集韻》坦朗切,上蕩,透。]
(1)悵惘。
(2)宏大。
(3)恍惚,不清楚。參見“惝然”。
(4)驚懼。參見“惝惘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他朗切,上37蕩,tǎng,宕開一上唐透
[平水韻]:上聲二十二養(yǎng)
[國 語]:chǎng,tǎng
[粵 語]:cong2tong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卯集上】【心字部】 惝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391第12與??。【玉篇】惝怳,失意不悅貌。【莊子·則同陽篇】客出,而君惝然若有亡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