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性
xìng ? ㄒㄧㄥˋ
◎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、作用等:性質。性格。性命(生命)。性能。個性。屬性。
◎ 性質,思想、感情等方面的表現:典型性。開放性。指令性。
◎ 男女或雌雄的特質:性別。男性。女性。
◎ 有關生物生殖的:性交。性欲。性愛。性感。性解放。
◎ 表示名詞(以及代詞、形容詞)的類別的語法范疇。
英文翻譯
◎ 性
nature character sex gender quality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性 xìng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心,生聲。本義:人的本性)
(2) 同本義 [natural instincts]
性,人之陽氣性善者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性,質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天命之謂性。——《禮記·中庸》
自誠明謂之性。
不可學,不可事,而在人者謂之性。——《荀子·性惡篇》
五性者何?仁義禮智信也。——《白虎通》
性相近也,習相遠也。——《論語·陽貨》
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。——《荀子·正名篇》
(3) 又如:性根(根性;本性);性行(人的稟性和行為);性氣(人的個性和脾氣);個性(人的本性;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或理性);稟性(本性);性尚(本性的愛好和崇尚)
(4) 事物的性質或性能 [nature;character]
則天之明,因地之性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二十五年》
物性之苦。——明· 劉基《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》
物性之不同。——宋· 沈括《夢溪筆談》
(5) 又如:性力(指藥性和藥力);性狀;共性(共同具有的性質)
(6) 通“生”( shēng)。生命;生機 [life]
莫保其性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八年》
民樂其性,而無寇讎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十九年》
為炮烙以傷民性。——《韓非子·難勢》
性命壽長,終其天年而不夭傷。——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
以治氣養性,則身后彭祖。——《韓詩外傳·卷一》
(7) 又如:性理(謂生命之原理);性類(猶生類,指有生命的物類)
(8) 性情;脾氣 [disposition]
動心忍性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下》
少無適俗韻,性本愛丘山。——晉· 陶潛《歸園田居》
吾性不喜華靡。——宋· 司馬光《訓儉示康》
性悖妄。——清· 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》
尊德性。——清· 劉開《問說》
(9) 又如:性行淑均(性格和善,品行端正);性耽隱癖(秉性遲鈍,甘子寂寞);性起(發脾氣);性理(性情和理智)
(10) 性別 [sex]。如:男性;女性;雄性;雌性
(11) 語法中詞的屬性 [gender]。如:陽性、陰性、中性
(12) 指與生殖、性欲有關的 [libido]。如:性感;性欲
(13) 佛教語。指事物的本質 [true nature]。與“相”相對。如:性心(佛教語。真心。即自性清凈心);性火(佛教語。謂遍布于一切物質現象的火性);性宗(道家的一宗派,主張以修性為本);性相(性指事物的本性;相指事物的表相)
(14) 內心 [heart]。如:性地(聰慧;修養);性竇(心竅);性識(天分,悟性)
漢語字典
[①][xìng]
[《廣韻》息正切,去勁,心。]
(1)人的本性。
(2)泛指天賦,天性。
(3)事物的性質或性能。
(4)現常用為名詞性后綴,表示思想感情、生活態度和一定的范疇等。
(5)生命;生機。
(6)性情,脾氣。
(7)指情緒。
(8)身體;體質。
(9)姿態。
(10)性別。
(11)指與生殖、性欲有關的。
(12)佛教語。指事物的本質。與“相”相對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息正切,去45勁,xìng,梗開三去清心
[平水韻]:去聲二十四敬
[唐 音]:*si??ng
[國 語]:xìng
[粵 語]:sing3
[閩南語]:seN3,seng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卯集上】【心字部】 性; 康熙筆畫:9; 頁碼:頁381第24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息正切,音姓。【中庸】天命之謂性。【註】性是賦命自然。【孝經·說曰】性者,生之質也。若木性則仁,金性則義,火性則禮,水性則知,土性則信。 又【通論】性者,生也。【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】以土會之法,辨五地之物生。杜子春讀生爲性。【賈疏】性亦訓生,義旣不殊,故後鄭不破之也。又【貉隸註】不生乳。劉音色敬切。 又無爲而安行,曰性之。【孟子】堯舜性之也。 又姓。 又【集韻】新佞切,音勝。心悸也。 【??淳曰】性字從生從心,是人生來具是理于心方名曰性。
考證:〔【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】以土會之法,辨五地之物生。杜子春讀生爲性。【釋文】性亦訓生。〕 謹照周禮原本釋文改賈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