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忸
niǔ ?ㄋㄧㄡˇ
◎ 〔忸怩(ní)〕不好意思,慚愧或不大方的樣子,如“忸忸不安”、“忸忸作態”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忸 niǔ?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心,丑聲。本義:羞慚的樣子)
(2) 同本義 [bashful]
忸,慚也。——《集韻》
顏厚有忸怩。——《書·五子之歌》
(3) 又如:忸忸怩怩(羞愧的樣子);忸恨(愧恨)
(4) 通“狃”。習慣 [be accustomed to sth.]
忸之以慶賞。——《荀子·議兵》
(5) 又如:忸忖(習以為常。也作忸忖)
漢語字典
[①][niǔ]
[《廣韻》女六切,入屋,娘。]
[《集韻》女九切,上有,娘。]
(1)羞慚。
(2)引申為躊躇、退縮。參見“忸怩”。
(3)驕縱。
(4)通“狃”。慣習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女六切,入1屋,nǜ,通開三入東娘
[平水韻]:上聲二十五有
[國 語]:niǔ,nǜ
[粵 語]:nau2nuk6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卯集上】【心字部】 忸; 康熙筆畫:8; 頁碼:頁378第27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女六切,音朒。慙也。【書·五子之歌】顏厚有忸怩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女九切,音紐。習也。【荀子·議兵篇】忸之以慶賞。【註】忸與狃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