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彷
páng ? ㄆㄤˊ
◎ 〔彷徨〕猶疑不決,不知道往哪里走好。亦作“旁皇”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彷 fǎng?
〈動〉
(1) 相當 [match]
夫人太慮過,小生空妄想,郎才女貌合相彷。——《西廂記》
關將軍美形狀, 張將軍猛勢狀,再何勢得相彷。—— 元· 關漢卿《西蜀夢》
(2) 見“彷彿”
(3) 另見 páng?
基本詞義
◎ 彷
徬 páng?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彳( chì),方聲。彳,小步走。《玉篇》:“彷,彷徨也。”雙音詞“彷徨”又寫作“方皇”、“仿偟”、“旁皇”,意為游移不定、盤旋。“彷”又構成“彷徉”。本義:徘徊、游蕩)
(2) 同本義 [wander]
惟彷徨瞻顧,尋所逐者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(3) 又如:彷洋(俳徊,遨游)
(4) 芒然失據的樣子 [hesitate]
行人駐足聽,寡婦起彷徨。——《玉臺新詠·古詩為焦仲卿妻作》
芒然彷徨乎塵垢之外,逍遙乎無為之業。——《莊子·大宗師》
(5) 另見 fǎng?
漢語字典
[①][páng]
[《廣韻》步光切,平唐,並。]
見“彷徨”、“彷徉”。
[②][fǎng]
[《廣韻》妃兩切,上養,敷。]
(1)相對;相當。
(2)見“彷2彿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步光切,下平11唐,páng,宕開一平唐並
[平水韻]:下平七陽·去聲二十三漾
[國 語]:páng,fǎng
[粵 語]:fong2pong4
[閩南語]:hong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寅集下】【彳字部】 彷; 康熙筆畫:7; 頁碼:頁365第13【廣韻】步光切【集韻】蒲光切,??音旁。【玉篇】彷徨也。【莊子·逍遙遊】彷徨乎無爲其側。 又蟲名。【莊子·達生篇】野有彷徨。【音義】彷徨,狀如蛇,兩頭,五采文。 又【集韻】彷徉,徘徊也。【史記·吳王濞傳】彷徉天下。 又【廣韻】妃兩切,音髣。彷彿也。【說文】彷彿,見不審也。【傅毅·舞賦】彷彿神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