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崿
è ? ㄜˋ
◎ 山崖:“石崿懸峭。”
◎ 險峻:“但見穹石崿峙。”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崿 è?
〈名〉
(1) 山崖 [cliff]
崿崩飛于東峭。——《宋書》
(2) 又如:崿嶂(峰巒)
詞性變化
◎ 崿 è?
〈形〉
(1) 高峻 [lofty]。如:崿峙(聳立);崿崿(高;銳利的樣子)
(2) 驚懼的樣子 [frightening]。如:崿崿
漢語字典
[①][è]
[《廣韻》五各切,入鐸,疑。]
亦作“1”。亦作“1”。亦作“1”。
(1)山崖。
(2)高峻。
(3)驚懼貌。參見“崿崿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五各切,入19鐸,è,宕開一入唐疑
[平水韻]:入聲十藥
[唐 音]:ngɑk
[國 語]:è
[粵 語]:ngok6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寅集中】【山字部】 崿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315第39【廣韻】五各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逆各切,??音諤。崖也。【張衡·西京賦】坻崿嶙峋。【註】坻,除也。崿,崖也。嶙峋,殿階高峻貌。【謝靈運·晚出西射堂詩】連障疊巘崿。 又【集韻】亦作?。【韓愈·晚秋聯句】秦關東巖?。 又作?。【唐書·顏眞卿傳】淸河使李?乞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