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峙
zhì ?ㄓˋ
◎ 直立,聳立:峙立。對峙(相對而立)。兩峰相峙。
英文翻譯
◎ 峙
stand erect tower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峙 shì?
(1) ——如“繁峙”,( Fánshì)山西一縣名
(2) 另見 zhì?
基本詞義
◎ 峙 zhì?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山,寺聲。本義:穩固地、高高地立起)
(2) 同本義 [tower aloft]
五山始峙而不動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水何澹澹,山島竦峙。——曹操《步出夏門行》
(3) 又如:峙立
(4) 引申為相對聳立,對立 [stand face to face;tower facing each other]
六國互峙。——晉· 潘岳《為賈謐作贈陸機》
(5) 儲備 [store up]
峙乃糗糧。——《書·費誓》
以峙其峙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崧高》
(6) 又如:峙積(積儲)
(7) 另見 shì?
漢語字典
[①][zhì]
[《廣韻》直里切,上止,澄。]
亦作“崻1”。
(1)聳立。
(2)謂相對聳立。
(3)站立;樹立。
(4)水中土丘。
(5)通“庤”。儲備。
(6)通“恃”。憑藉,依賴。
[②][shì]
亦作“崻2”。
地名用字。山西省有繁峙縣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直里切,上6止,zhì,止開三上之澄
[平水韻]:上聲四紙
[國 語]:zhì,shì
[粵 語]:ci5si6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寅集中】【山字部】 峙; 康熙筆畫:9; 頁碼:頁311第01【廣韻】直里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丈里切【正韻】丈幾切,??音畤。【廣韻】峻峙,屹立也。【班固·東都賦】通天訬以竦峙。【註】通天,臺名。訬,高也。 又【班固·東都賦】散似驚濤,聚似京峙。【註】京峙,高丘也。 又【爾雅·釋詁】供峙,共具也。【書·費誓】峙乃糗糧。【詩·大雅】以峙其粻。【註】峙,積也。 【集韻】或作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