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píng]
[《廣韻》薄經(jīng)切,平青,並。]
“屛1”的新字形。亦作“幈1”。
(1)照壁。對(duì)著門的小墻。
(2)屏風(fēng)。
(3)屏障之物。
(4)成組的條幅。
(5)指類似畫屏的東西。
(6)星座名。即內(nèi)屏。共四星。
[②][bǐng]
[《廣韻》必郢切,上靜,幫。]
“併2”的被通假字。“偋2”的被通假字。“屛2”的新字形。“并2”的被通假字。
(1)隱藏。
(2)掩蔽。
(3)退避;隱退。
(4)使退避。
(5)放逐;擯棄。
(6)捍蔽;保護(hù)。
(7)猶抑制。
(8)通“辨”。參見“屏2言”。
[③][bīng]
[《廣韻》府盈切,平清,幫。]
“屛3”的新字形。
見“屏3營(yíng)”。
[④][bìng]
[《集韻》步定切,去徑,並。]
[《集韻》卑正切,去勁,並。]
“屛4”的新字形。亦作“庰1”。
見“屏4當(dāng)”、“屏4廁”。
音韻參考
[唐 音]:*bheng,bi??ng
[國(guó) 語]:píng,bǐng,bìng,bīng
[粵 語]:bing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寅集上】【尸字部】 屛; 康熙筆畫:11; 頁碼:頁302第25【廣韻】薄經(jīng)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旁經(jīng)切【正韻】蒲明切,??音萍。【說文】蔽也。從尸幷聲。【爾雅·釋宮】屛謂之樹。【註】小牆當(dāng)門中。【廣雅】罘罳謂之屛。【禮緯】天子外屛諸侯內(nèi)屛,在路門之內(nèi)外。【鄭司農(nóng)曰】依其制,如屛風(fēng)然。【三禮圖】扆從廣八尺,畫斧文。今之屛風(fēng),則遺象也。【詩·大雅】大邦維屛。【註】屛,所以爲(wèi)蔽也。【書·康王之誥】乃命建侯樹屛。【註】樹以爲(wèi)屛藩也。 又屛風(fēng),水葵別名。【博物志】太原以北有屛風(fēng)草,依岸而生。一說即防風(fēng)。 又屛翳,雨師。 又【廣韻】府盈切【集韻】卑盈切,??音幷。【廣雅】屛營(yíng),怔忪也。【吳語】屛營(yíng),徬徨於山林之中,今表箋言激切屛營(yíng),即此義也。【正字通】作上聲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類篇】??必郢切,音丙。【詩·小雅】君子樂胥,萬邦之屛。葉上領(lǐng)。 又【禮·玉藻】其在邊邑,曰某屛之臣某。 又除也,去也,斥也。【書·金縢】我乃屛璧與圭。【禮·王制】屛之遠(yuǎn)方。【註】屛,放去也。 又退也。【禮·曲禮】侍坐於君子,有告者曰:少閒願(yuàn)有復(fù)也,則左右屛而待。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作去聲。
考證:〔【禮·曲禮】侍於君子。〕 謹(jǐn)照原文侍下增坐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