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嬙
(嬙)
qiáng ?ㄑㄧㄤˊ
◎ 古代宮廷里的女官名。妃、嬙的地位高于嬪、御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嬙
嬙 qiáng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女,墻省聲。本義:古代宮廷里地位次于妃的女官) 同本義 [lady-in-waiting]
宿有妃嬙嬪御焉。——《左傳·哀公元年》
備嬪嬙焉。——《國語·晉語》。注:“婦官也。”
妃嬪媵嬙,王子皇孫。——唐· 杜牧《阿房宮賦》
(2) 又如:嬙媛(姬妾);嬙施(古美女毛嬙、西施的并稱)
漢語字典
[①][qiáng]
[《廣韻》在良切,平陽,從。]
[《廣韻》所力切,入職,生。]
“嬙1”的繁體字。
(1)古代宮內女官名。
(2)女子名用字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下平七陽
[國 語]:qiáng
[粵 語]:coeng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丑集下】【女字部】 嬙; 康熙筆畫:16; 頁碼:頁270第31【唐韻】在良切【集韻】慈良切,??音牆。??嬙,婦官名。【晉語】備??嬙焉。【杜牧之·阿房宮賦】妃??媵嬙。 又女名。毛嬙,古美女。又王嬙,漢元帝宮人。【樂府·原題】嬙,齊國王穰女,漢元帝宮人,後遣嫁呼韓邪單于爲閼氏,號昭君。 又【集韻】徐羊切,音詳。女字。 又殺測切,音色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