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jiān]
[《廣韻》古顔切,平刪,見。]
亦作“姧1”。亦作“奸2”。
(1)奸邪;罪惡。
(2)指外亂。《左傳·成公十七年》:“臣聞亂在外爲(wèi)姦。”《國語·晉語六》:“亂在內(nèi)爲(wèi)宄,在外爲(wèi)姦。”一說指內(nèi)亂。見《楚辭·劉向〈九嘆·惜賢〉》“盪渨涹之姦咎兮”漢王逸注。
(3)歹徒;惡人。
(4)指兇惡之物。
(5)奸淫;私通。
(6)盜竊。
(7)偽;虛假。
(8)指偽造、仿制。
(9)狡黠;刁滑。
(10)歹,壞。
(11)出賣國家、民族和集團(tuán)利益的人。
[②][gān]
同“奸1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古顔切,上平27刪,jiān,山開二平刪見
[平水韻]:上平十五刪
[唐 音]:gan
[國 語]:jiān
[粵 語]:gaan1
[閩南語]:kan1,kan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丑集下】【女字部】 姦; 康熙筆畫:9; 頁碼:頁260第10〔古文〕??【廣韻】古顏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居顏切,??音菅。【說文】私也。一曰詐也,淫也。【書·舜典】??賊姦宄。【註】劫人曰??,殺人曰賊,在外曰姦,在內(nèi)曰宄。【禮·樂記】政以一其行,??以防其姦。【管子·君臣篇】止詐拘姦,厚國之道也。【張衡·西京賦】禁禦不若,以知神姦。魑魅罔兩,莫能逢旃。刪天韻本通。【字彙】葉音堅(jiān),非。 又高麗用中國書,獨(dú)以姦爲(wèi)好字,好爲(wèi)姦字。見【正字通】。
考證:〔【禮·學(xué)記】政以一其行,??以防其姦。〕 謹(jǐn)照原書學(xué)記改樂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