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堆
duī ? ㄉㄨㄟˉ
◎ 累積在一起的東西:堆棧。堆房。土堆。
◎ 累積在一起,聚積在一起:堆積。堆放。堆壘。堆摞。堆砌。
◎ 量詞,用于成堆的物或成群的人:一堆人。
英文翻譯
◎ 堆
caboodle heap pile stack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堆 duī?
〈名〉
(1) (象形。從土,隹( zhuī)聲。本義:土堆)
(2) 土墩,沙墩或水中聚集的礁石 [heap pile;hillock;mound]
逾隴堆兮渡漠。——《楚辭·疾世》
激堆埼。——司馬相如《上林賦》
呼水中沙堆為墠。——《爾雅·釋水》注
(3) 又如:堆阜(小丘);堆埼(曲折的岸邊)——多用于地名。如:滟滪堆(在四川長江中);雙堆集(在安徽)
(4) 常為排列的整齊有序的疊堆 [stack]。如:草堆;柴火堆;堆云(形容密集眾多);堆堆(久久不動的樣子;形容累積得很多的樣子)
詞性變化
◎ 堆 duī?
〈動〉
(1) 堆積 [pile up;heap up]
堆,聚土。——《說文》
(2) 又如:堆堵(堆積堵塞);堆絹(堆紗花。用彩絹制成花鳥人物形狀,綴附于屏障上);堆山塞海(形容財物極為豐富);堆紅(漆器上所堆成的朱色花紋);堆案(累積案頭。指積壓很多文書)
◎ 堆 duī?
〈量〉
(1) 用來計量成堆的東西 [heap]
卷起千堆雪。——宋· 蘇軾《念奴嬌·赤壁懷古》
(2) 又如:一堆垃圾;一堆谷子
漢語字典
[①][duī]
[《廣韻》都回切,平灰,端。]
亦作“垖1”。亦作“塠1”。亦作“1”。
(1)丘阜。多用于地名。
(2)堆積。
(3)引申謂充滿。
(4)指堆積之物。
(5)比喻眾多,聚積。
(6)量詞。
[②][zuī]
亦作“垖2”。
猶堆(duī),用于“歸里包堆”。歸里包堆,方言,意為總計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都回切,上平15灰,duī,蟹合一平灰端
[平水韻]:上平十灰
[唐 音]:*du?i
[國 語]:duī
[粵 語]:deoi1zeoi1
[閩南語]:bu1,tu1,tu1,tui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丑集中】【土字部】 堆; 康熙筆畫:11; 頁碼:頁232第04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都回切,對平聲。聚土也。【楚辭·九歎】陵魁堆以蔽視兮。 又舍也。【戰國策】鍾期堆琴。【註】猶論語舍瑟也。 又地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蜀守李冰,鑿離堆以息水患。堆,一作??。又灩澦堆,在蜀夔州。【杜甫詩】故馮錦水將雙淚,好過瞿塘灩澦堆。 又鳥名。驪山有鳥,名阿濫堆。唐??宗御玉笛,以其聲翻爲曲。【張祐詩】至今風俗驪山下,村笛猶吹阿濫堆。 又灰堆。【金坡遺事】吳俗,除夜將曉,婢僕持杖擊糞壤,致詞祈利市,謂之打灰堆。 【史記】作碓。【漢書】作??。俗作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