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囋
zá ? ㄗㄚˊ
◎ 〔嘈囋〕古同“嘈雜”,(聲音)雜亂而喧鬧。
◎ 多話:“問一而告二謂之囋。”
● 囋
cān ? ㄘㄢˉ
◎ 古同“餐”。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囋 zá?
〈形〉
(1) 多言 [long-winded;wordy talktive]
故不問而告謂之傲,問一而告二謂之囋。——《荀子》
(2) 另見 zàn?
漢語字典
[①][zàn]
[《廣韻》祖贊切,去翰,精。]
(1)譏嘲。
(2)夸贊。
[②][zá]
[《廣韻》才割切,入曷,從。]
亦作“囐1”。亦作“1”。
多言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徂賛切,去28翰,sàn,山開一去寒從
[國 語]:zàn
[粵 語]:zaan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 囋; 康熙筆畫:22; 頁碼:頁215第16【集韻】才達(dá)切,音巀。【博雅】嘈囋,聲也。【陸機(jī)·文賦】務(wù)嘈囋而妖冶。【註】??蒼曰:嘈啈,聲貌。啈與囋囐同。【集韻】或作囐????啐。 又【廣韻】嘈囋,鼓聲。 又【北魏書·西域傳】波斯國人號(hào)王曰醫(yī)囋。 又【集韻】子末切,音拶。聲多也。 又【類篇】才贊切,音?。譏也。【集韻】書作??。 又【集韻】千安切。同餐。吞也。 又【正韻】與賛讚同。【荀子·勸學(xué)篇】問一而告二,謂之囋。【註】囋卽讚字,謂以言強(qiáng)讚助之。 又【類篇】在坦切,音囋。嘲也。◎按各韻書或作????,皆重文。??字從兓作,不從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