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kuài]
[《廣韻》苦夬切,去夬,溪。]
“噲1”的繁體字。
(1)見“噲息”。
(2)通“快”。暢快;快意。
(3)姓。見晉干寶《搜神記》卷二十。
[②][kuò]
[《集韻》古活切,入末,見。]
“噲2”的繁體字。
見“腫噲”。
[③][huī]
“噲3”的繁體字。
騾馬打響鼻的聲音。
[④][wèi]
“噲4”的繁體字。
(1)方言。句末語氣助詞。
(2)嘆詞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苦夬切,去17夬,kuài,蟹合二去夬溪
[平水韻]:去聲十卦
[國 語]:kuài
[粵 語]:faai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 噲; 康熙筆畫:16; 頁碼:頁211第04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苦夬切,音快。【說文】咽也。 又【詩·小雅】噲噲其正。【箋】噲噲猶快快也,寬明之貌。 又【說文】一曰嚵噲也。 又姓。【廣韻】孝子傳有噲參,鵠銜珠與之。 又【集韻】烏快切,音?。小咽。 又【集韻】古邁切,音夬。人名。燕王噲。 又古外切,音膾。地名。史記魏敗趙於噲。通作澮。○按《史記·趙世家》魏敗我澮。本作澮。水名也。《集韻》從口,未知何據(jù)。 又入聲,古活切,音括。腫噲,顏色剝錯也。王叔之曰:盈虛不常貌。【莊子·讓王篇】曾子居衞,縕袍無裏,顏色腫噲,手足胼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