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嗤
chī ? ㄔˉ
◎ 譏笑:嗤笑。嗤鄙。嗤詆。嗤之以鼻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嗤 chī?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口,蚩聲。本義:譏笑,嘲笑) 同本義 [sneer at]
豈多嗤呼。——《后漢書·隗囂傳論》。注:“笑也?!?br>
人皆嗤吾固陋,吾不以為病。——宋· 司馬光《訓儉示康》
(2) 又如:嗤靳(譏笑、羞愧他人);嗤嗤(譏笑);嗤鄙(譏笑輕視);嗤玩(嘲笑玩弄);嗤戲(譏笑戲弄)
詞性變化
◎ 嗤 chī?
<象>
形容布等扯裂之聲 [sound of tearing]。如:嗤啦
◎ 嗤 chī?
<嘆>
表示唾棄和驚異
嗤,這話才叫怪。沒了命,倒說沒有什么恨。——葉圣陶《夜》
漢語字典
[①][chī]
[《廣韻》赤之切,平之,昌。]
(1)譏笑;嘲笑。
(2)通“蚩”。癡,愚蠢。參見“嗤騃”。
(3)通“蚩”。欺侮。參見“嗤眩”。
(4)通“媸”。丑陋。參見“嗤妍”。
(5)象聲詞。
(6)嘆詞。表示唾棄或驚異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赤之切,上平7之,chī,止開三平之昌
[平水韻]:上平四支
[唐 音]:chi?
[國 語]:chī
[粵 語]:ci1
[閩南語]:chhi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 嗤; 康熙筆畫:13; 頁碼:頁203第33【廣韻】赤之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充之切,??音蚩。【玉篇】笑貌?!踞釢h·樊宏傳】時人嗤之?! 緩V韻】俗作???!咀謴 孔F省作嗤,附九畫,非,今攺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