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啖
dàn ? ㄉㄢˋ
◎ 吃或給人吃:啖飯。啖以肉食。
◎ 拿利益引誘人:啖以私利。
◎ 古同“淡”,清淡。
◎ 姓。
英文翻譯
◎ 啖
eat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啖
啗、噉、嚪 dàn?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口,炎聲。本義:吃,咬著吃硬的或囫圇吞整的食物)
(2) 同本義 [eat]
啖,噍啖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啖,食也。——《廣雅》
啖啖常欲人之有。——《荀子·王霸》。注:“并吞之貌。”
啖函啟化。——《太玄·玄瑩》。注:“含也。”
樊噲覆其盾于地,加彘肩上,拔劍切而啖之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
日啖荔枝三百顆,不辭長作嶺南人。——宋· 蘇軾《食荔枝二首》
茹啖其草木之荑實。——明· 劉基《苦齋記》
(3) 又如:啖蔗(吃甘蔗,愈吃愈甜。比喻漸入佳境);啖啖(貪吃的樣子);啖指咬舌(恐懼不敢多言的樣子)
(4) 給吃 [feed]
吉婦取棗以啖 吉。——《漢書·王吉傳》
先生…又何吝一軀啖我而全微命乎?——明· 馬中錫《中山狼傳》
將炙啖朱亥。—— 唐· 李白《俠客行》
(5) 又如:啖養(飼養);啖虎(餵虎)
(6) 用餌或好象用餌勾引;引誘 [bait;entice]
啖以利,因襲攻武關,破之。——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
(7) 又如:啖圍(緊緊包圍;引誘并包圍);啖以重利
漢語字典
[①][dàn]
[《廣韻》徒敢切,上敢,定。]
[《廣韻》徒濫切,去闞,定。]
(1)吃。
(2)給吃。
(3)利誘。
(4)通“淡”。清淡;味薄。
(5)姓。晉有啖青。見《晉書·苻登載記》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徒敢切,上49敢,dàn,咸開一上談定
[平水韻]:上聲二十七感·去聲二十八勘
[唐 音]:dhɑ?m
[國 語]:dàn
[粵 語]:daam6
[閩南語]:tam7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 啖; 康熙筆畫:11; 頁碼:頁196第03【唐韻】徒敢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杜覽切【正韻】徒覽切,??音淡。【說文】噍啖也。【前漢·王吉傳】吉婦取棗以啖吉。 又【荀子·王霸篇】不好循政,其所以有啖啖常欲人之有,是傷國。【註】啖啖,幷吞貌。【玉篇】同噉。【廣韻】同啗。【集韻】同餤嚪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徒濫切【韻會】徒紺切,??音憺。【廣韻】狂也。 又【集韻】噍也。 又與淡通。【史記·叔孫通傳】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。【註】徐廣曰:啖,一作淡。如淳曰:食無菜茹爲啖。 又姓。【晉書·載記】啖靑,氐羌名將。又唐啖助,宋啖鱗。
考證:〔【史記·叔孫通傳】【註】如淳曰,食無菜茄爲啖。〕 謹照原文菜茄改菜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