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唫 jìn?
〈動〉
(1) 假借為“噤”。口閉 [shut one's mouth]
君呿而不唫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重言》。注:“閉也。”
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,近臣則喑,遠臣則唫。——《墨子》
(2) 吸 [inhale]
噓則流體,唫則凝形。——《太玄》
漢語字典
[①][jìn]
[《廣韻》渠飲切,上寢,羣。]
(1)噤。閉口不言。
(2)吸。
(3)為飲。
[②][yín]
[《廣韻》魚金切,平侵,疑。]
(1)同“吟”。嘆息;吟詠。
(2)通“崟”。高險的山巖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魚金切,下平21侵,yín,深開三平侵B疑
[國 語]:yín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 唫; 康熙筆畫:11; 頁碼:頁193第11【唐韻】【韻會】巨錦切【集韻】渠飲切,??音噤。【說文】口急也。 又閉也。【揚子·太??經(jīng)】萬物各唫。【註】隂陽唫閉,故曰唫。【黃帝素問】呿唫之徵。【註】呿,開口。唫,閉口也。 又【廣韻】魚金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魚音切,??音吟。義同。 又【玉篇】古文吟字。註詳四畫。【前漢·息夫躬傳】秋風爲我唫。 又【集韻】祛音切,音欽。口急也。 又同崟。【穀梁傳·僖三十三年】必於殽之巖唫之下。【釋文】唫本作崟。一音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