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唇
chún ? ㄔㄨㄣˊ
◎ 嘴的邊緣紅色部分:嘴唇。唇齒(喻互相接近而且有共同利害的兩方面)。唇膏。唇裂。唇舌(“嘴唇”和“舌頭”,喻言辭)。唇吻(嘴唇,喻口才、言辭)。唇亡齒寒(關系密切,利害相關)。
英文翻譯
◎ 唇
labium lip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唇
脣 chún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口,辰聲。本義:嘴唇)
(2) 同本義 [lip]
脣,緣也,口之緣也。——《釋名·釋形體》
諺所謂輔車相依,脣亡齒寒者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
唇焦口燥呼不得。——杜甫《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》
(3) 又如:唇吻(言語);唇紅齒白(形容面貌俊美);唇不離腮(比喻親密無間,形影不離);唇齒之邦(非常親密、利害攸關的鄰邦)
(4) 邊緣 [edge]
用膠泥刻字,薄如錢唇。——沈括《夢溪筆談》
漢語字典
[①][chún]
[《集韻》船倫切,平諄,船。]
“脣1”的今字。通“脣1”。
(1)人或某些動物口的周圍的肌肉組織。通稱嘴唇。
(2)物體的邊緣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側鄰切,上平17眞,zhēn,臻開三平眞A章
[平水韻]:上平十一真
[唐 音]:jhuin
[國 語]:chún
[粵 語]:seon4
[閩南語]:tun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 唇; 康熙筆畫:10; 頁碼:頁191第32【唐韻】側鄰切【集韻】之人切,??音眞。【說文】驚也。【廣韻】同?。 又【集韻】船倫切,音脣。義同。 又之刃切,音震。驚聲。【字彙】俗作口脣字,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