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啞
(啞)
yǎ ?ㄧㄚˇ
◎ 不能說話:聾啞。啞巴。啞子吃黃連(歇后語,喻有苦難言)。
◎ 嗓子干澀發(fā)音困難或不清楚:沙啞。嘶啞。
◎ 無聲的:啞劇。啞鈴(一種鐵制的運(yùn)動器械)。
◎ 因發(fā)生故障,炮彈、子彈打不響:啞炮。
◎ 笑聲(舊讀yǎ ?ㄧㄚˇ):啞然失笑(不自禁地笑出聲來)。
英文翻譯
◎ 啞
mute dumb hoarse husky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啞
啞 yā?
<象>
(1) (形聲。從口,亞聲。本義:笑聲)
(2) 同本義 [laugh]
啞,笑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笑言啞啞。——《易·震》
(3) 烏鴉之類的叫聲 [sound by craw]
烏之啞啞,鵲之唶唶。——《淮南子》
(4) 嬰兒學(xué)說話的聲音 [ba bble]
啞,啞嘔,小兒學(xué)言。——《集韻》
詞性變化
◎ 啞
啞 yā?
<嘆>
相當(dāng)于現(xiàn)代漢語的“呀” [oh]
我爺啞!好大蚊子!一口就叮了一個大疙疸!——《西游記》
◎ 啞
(1) 啞 yā?
語氣
(2) 相當(dāng)于“呀”
你放心,莫哭,我去啞!——《西游記》
(3) 另見 yǎ?
基本詞義
◎ 啞
啞、瘂 yǎ?
〈形〉
(1) 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失去言語功能 [mute;dumb]
吞炭為啞。——《史記·刺客傳》
(2) 又如:聾啞(又聾又啞);啞子做夢(比喻有話或苦衷說不出);啞羊(佛教語。喻指至愚不知解悟之人)。又指不說話 [keep silent]。如:啞密之事(機(jī)密事);啞坐(默坐);啞言(靜默無聲);啞忍(沉默忍耐);啞揖(相揖而不作聲);啞談(只以手勢和表情傳情達(dá)意);啞聲(無聲)
(3) 聲音低沉 [hoarse]。如:啞板(舊時一種質(zhì)量差的銀元);啞颯颯(聲音沙啞);啞沙沙(沙啞。聲音低沉而不圓潤);啞咽(啼聲嘶啞)
(4) 顏色黯淡 [dull]。如:啞白
(5) 另見 yā?
漢語字典
[①][è]
[《廣韻》烏格切,入陌,影。]
[《廣韻》於革切,入麥,影。]
亦作“唖1”。“啞1”的繁體字。
笑聲。參見“啞啞”、“啞然”。
[②][yǎ]
[《廣韻》烏下切,上馬,影。]
亦作“唖2”。亦作“瘂1”。“啞2”的繁體字。
(1)由于生理缺陷或疾病而不能說話;發(fā)音困難,聲音低沉而不圓潤。
(2)不說話;沒有聲音。參見“啞2酒”、“啞2劇”。
(3)指物體發(fā)出的聲音沉悶,不響聲。參見“啞2板”。
(4)指舊體詩中聲韻低沉或韻腳多用冷僻字。
(5)謂色彩暗淡,不明亮。
(6)謂使色彩暗淡,不明亮。
(7)比喻隱晦難明。參見“啞2謎”。
(8)蒙騙。
[③][yā]
[《廣韻》衣嫁切,去禡,影。]
[《集韻》於加切,平麻,影。]
亦作“唖3”。“啞3”的繁體字。
(1)嘆詞。表示驚嘆。
(2)助詞。同“呀”。
(3)象聲詞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下平六麻·上聲二十一馬·去聲二十二禡·入聲十一陌
[國 語]:yǎ,yā,è
[粵 語]:aa1aa2
[閩南語]:e2,gaN1,a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丑集上】【口字部】 啞; 康熙筆畫:11; 頁碼:頁189第27【廣韻】烏格切【集韻】乙格切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乙革切,??音??。【說文】笑也。【易·震卦】笑言啞啞。【疏】啞啞,笑語之聲也。【揚(yáng)子·法言】或人啞爾笑曰:須以發(fā)策決科。【集韻】或作?。 又【集韻】乙卻切,音約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??遏鄂切,音惡。義同。【易林】鳧雁啞啞,以水爲(wèi)宅,雌雄相和,心志娛樂。宅,達(dá)各切。 又【廣韻】烏下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倚下切【韻會】幺下切,??雅上聲。【玉篇】不言也。【集韻】瘖也。【戰(zhàn)國策】豫讓吞炭爲(wèi)啞,變其音。【廣韻】同瘂??。 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於加切【韻會】幺加切,??音鴉。【集韻】啞嘔,小兒學(xué)言。 又【淮南子·原道訓(xùn)】烏之啞啞。【前漢·王吉射烏辭】烏烏啞啞。 又【集韻】衣駕切,音亞。聲也。【韓非子·難一篇】師曠曰:啞,是非君人者之言也。 又【集韻】一曰鳥聲。瘖字原從疒從奢。
考證:〔【集韻】瘏也。〕 謹(jǐn)照原文瘏也改瘖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