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単
dān ? ㄉㄢˉ
◎ 同“單”(日本漢字)。
漢語字典
[①][dān]
[《廣韻》都寒切,平寒,端。]
“單1”的繁體字。
(1)單獨(dú);一個。
(2)引申為孤獨(dú)。
(3)謂衣物等單層。
(4)指用單層布帛制成的衣物。
(5)引申謂衣物單薄。
(6)泛指衰弱;寡少。
(7)簡單;單純。參見“單方”、“單調(diào)”。
(8)輪番更休。《詩·大雅·公劉》:“其軍三單。”毛傳:“三單,相襲也。”陳奐傳疏引胡承珙後箋:“三單者,即《周禮》‘凡起徒役,無過家一人’之謂。蓋止用正卒爲(wèi)軍,不及其羨,故曰‘單’。三軍,故曰‘三單’。傳云‘相襲’者,猶言相代。則三軍之中,尚有更休疊上之法。”亦指相襲,繼承。《書·洛誥》:“考朕昭子刑,乃單文祖德。”曾運(yùn)乾正讀:“單,襲也。言父死子繼,周家傳國常典。”一說指光大。參閱周秉鈞《尚書易解》。
(9)記載事、物的紙片或票證。
(10)僧人坐禪、禮佛之具。
(11)古代錢卜用語。錢卜時(shí),以三錢擲之,兩面一背為單,兩背一面為拆,三錢皆背為重,三錢皆面為交。見《儀禮·士冠禮》“筮與席所卦者”唐孔穎達(dá)疏。參閱清錢大昕《十駕齋養(yǎng)新錄·筮用錢》。
(12)單數(shù)。正的奇數(shù)。如一、三、五、七、九等數(shù)。
(13)量詞。猶樁、件。
(14)只,僅。
(15)置于兩個不同的數(shù)位之間,表示較大的數(shù)位后有較小的數(shù)位。用同“零”。
(16)通“殫”。盡,竭盡。
(17)通“殫”。全部。
(18)通“簞”。參見“單醪”。
[②][chán]
[《廣韻》市連切,平仙,禪。]
“單2”的繁體字。
(1)環(huán)繞。《漢書·揚(yáng)雄傳上》:“崇崇圜丘,隆隱天兮,登降峛崺,單埢垣兮。”顏師古注:“單,周也。”一說為“大貌”。見《文選·揚(yáng)雄〈甘泉賦〉》李善注。
(2)見“單2于”。
(3)見“單2閼”。
[③][shàn]
[《廣韻》時(shí)戰(zhàn)切,去線,禪。]
[《廣韻》常演切,上獮,禪。]
“單3”的繁體字。
(1)姓。春秋有單豹。唐有單雄信。見《莊子·達(dá)生》、《新唐書·李密傳》。
(2)地名。單縣,在山東省。
[④][dǎn]
[《集韻》黨旱切,上緩,端。]
通“亶1”。“單4”的繁體字。
誠信,敦厚。
[⑤][zhàn]
[《集韻》之膳切,去綫,章。]
“單5”的繁體字。
(1)通“戰(zhàn)”。進(jìn)行戰(zhàn)斗。
(2)見“單5至”。
[⑥][chǎn]
[《集韻》齒善切,上,昌。]
“單6”的繁體字。通“繟1”。
舒緩貌。
[⑦][dàn]
[《集韻》徒案切,去換,定。]
通“憚1”。“單7”的繁體字。
畏懼。
音韻參考
[國 語]:dā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