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卒
zú ? ㄗㄨˊ
◎ 兵:士卒。小卒。兵卒。
◎ 舊稱差役:走卒。
◎ 死亡:病卒。生卒年月。
◎ 完畢,終了:卒歲(度過一年)。卒業(yè)(畢業(yè))。
◎ 終于:卒勝敵軍。
反義詞
生
英文翻譯
◎ 卒
obiit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卒 cù?
〈副〉
(1) 同“猝”。倉促,急速 [hastily]
行西逾隴卒。——《漢書·食貨志》。注:“倉卒也。”
興卒暴之作。——《漢書·成帝紀(jì)》
而卒惶急無以擊軻,而乃以手共搏之。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燕策》
(2) 又如:卒拔(倉猝攻取);卒迫(倉促緊迫)
(3) 突然 [suddenly]
則亡以應(yīng)卒。——《漢書·辛慶忌傳》
卒然邊境有急,數(shù)千百萬之眾,國胡以饋之?——賈誼《論積貯疏》
(4) 又如:卒倒(突然暈倒);卒暴(突然);卒然(忽然,突然)
(5) 另見 zú?
詞性變化
◎ 卒 zú?
〈動(dòng)〉
(1) 終止;盡,完畢 [finish]
人始于生而卒于死。——《韓非子·解老》
無衣無褐,何以卒歲?——《詩·豳風(fēng)·七月》
(2) 又如:卒其事;卒時(shí)(盡時(shí));卒讀(盡讀)
(3) 古代指大夫死亡,后為死亡的通稱 [die]
大夫曰卒。——《公羊傳·隱公三年》
我獨(dú)不終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蓼莪》
永和四年卒。——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
初,魯肅聞 劉表卒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居正已卒。——《明史》
卒官。
卒時(shí)。
(4) 又如:暴卒;病卒;生卒年月
(5) 停止 [stop]
三飯卒食,贊洗爵酌。——《儀禮》
三日五哭卒。——《禮記》
◎ 卒 zú?
〈副〉
(1) 終究;終于 [at last]
卒廷見相如。——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
卒相與歡。
故卒不加誅。——漢· 劉向《列女傳》
卒葬之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禪山記》
卒不赦程。—— 宋· 王讜《唐語林·雅量》
卒與尸合。(頭終于同尸身合在一起。)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(2) 又如:卒然(終于,最后);卒爵(最后一杯)
(3) 另見 cù?
漢語字典
[①][zú]
[《廣韻》臧沒切,入沒,精。]
亦作“卆1”。
(1)步兵。后泛指士兵。
(2)舊時(shí)被征調(diào)服徭役的人。
(3)指一般差役。
(4)春秋時(shí)齊國居民的編制,三百家為一卒。
(5)春秋時(shí)軍隊(duì)的編制,以一百人或二百人為卒。
(6)春秋時(shí)軍隊(duì)中二十五人的指揮者。
[②][zú]
[《廣韻》子聿切,入術(shù),精。]
亦作“卆2”。
(1)盡;完畢。
(2)末尾;結(jié)局。
(3)終于,最后。
(4)停止。
(5)古代指大夫死亡,后為死亡的通稱。
(6)通“崒”。高峻。
[③][cù]
[《廣韻》倉沒切,入沒,清。]
亦作“卆3”。
突然。后多作“猝”。
[④][cuì]
[《集韻》取內(nèi)切,去隊(duì),清。]
(1)通“倅”。副職。
(2)通“萃”。聚集。
[⑤][zuó]
[《集韻》昨律切,入術(shù),從。]
通“捽1”。
爭(zhēng)斗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物部精母,tziu?t
[廣 韻]:子聿切,入6術(shù),ju,臻合三入諄精
[平水韻]:入聲四質(zhì)·入聲六月
[唐 音]:*tzu?t,tsu?t,tzuit
[國 語]:zú,cù
[粵 語]:cyut3zeot1
[閩南語]:chut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子集下】【十字部】 卒; 康熙筆畫:8; 頁碼:頁156第28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【正韻】??藏沒切,尊入聲。【說文】隸人給事者。【周禮·地官·小司徒】乃會(huì)萬民之卒伍而用之。五人爲(wèi)伍,五伍爲(wèi)兩,四兩爲(wèi)卒。又【唐韻】子律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卽聿切【正韻】卽律切,??音啐。【爾雅·釋詁】盡也。【疏】終盡也。【詩·衞風(fēng)】畜我不卒。又【爾雅·釋言】巳也。【禮·曲禮】大夫死曰卒。又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倉沒切【韻會(huì)】蒼沒切,??村入聲。【廣韻】急也。【韻會(huì)】匆遽之貌。【前漢·司馬遷傳】卒卒無須臾之閒。【趙充國傳】則亡以應(yīng)卒。【註】卒謂暴也。又與倅同,音翠。副貳也。【禮·燕義】庶子,官職,諸侯,卿大夫,士之庶子之卒。又【集韻】崒亦作卒。又【韻補(bǔ)】葉將遂切,音翠。【左思·吳都賦】雕題之士,鏤身之卒。比飾虬龍,蛟螭與對(duì)。又葉昌悅切,音測(cè)。【蘇轍·功臣寺詩】流傳後世人,談笑資口舌。是非亦已矣,興廢何倉卒。
考證:〔【左思·吳都賦】雕題之士,鏤身之卒。比飭虬龍,蛟螭與對(duì)。〕 謹(jǐn)照原文比飭改比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