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化
huà ?ㄏㄨㄚˋ
◎ 性質或形態改變:變化。分化。僵化。教(jiào )化。熔化。融化。潛移默化。化干弋為玉帛。。
◎ 佛教、道教徒募集財物:化緣。化齋。
◎ 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后,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:丑化。綠化。
◎ 習俗,風氣:有傷風化。
◎ 特指“化學”:化工。化纖。化肥。
反義詞
凝
英文翻譯
◎ 化
burn up change convert melt spend turn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化 huā?
〈動〉
(1) 用掉、耗費。同“花” [spend]。如:化錢;化工夫
(2) 另見 huà?
詞性變化
◎ 化 huà?
〈名〉
(1) 習俗,風氣 [convention;custom]
傷化敗俗,大亂之道也。——《漢書》
(2) 造化。自然的功能 [Nature]
修短隨化。——王羲之《蘭亭集序》
(3) 又如:化力(造化之力);化元(造化的本原);化功(造化之功);化兒(造化小兒)
(4) 化學 [chemistry]。如:數理化
◎ 化 huà?
〈后綴〉
(1) 使成為,使變成 [-ize;-ify]——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后面,以構成動詞。如:綠化;電氣化;現代化
(2) 另見 huā?
漢語字典
[①][huà]
[《廣韻》呼霸切,去禡,曉。]
“1”的今字。
(1)改變人心風俗;教化;教育。
(2)受感化;受感染。
(3)習俗;風氣。
(4)治,太平。唐人避高宗李治諱,改“治”為“化”。唐李賢注《後漢書》亦隨文改易。
(5)變化;改變。
(6)指質變。
(7)生長;化育。
(8)指化生之物。
(9)指胎兒。
(10)造化;自然的變化或規律。
(11)死。
(12)消化。指食物在人和動物體內轉變為可以被機體吸收的養料的過程。
(13)消化。比喻理解、吸收所學的知識。
(14)融合;融化。
(15)熔化;銷鎔。
(16)消除,去除。
(17)消散;消失。
(18)焚燒。
(19)勸化。謂僧道勸人出家。
(20)成仙。參見“化去”、“化昇”。
(21)募化。
(22)指道教的廟宇,即宮觀。
(23)方言。無禮;無賴。
(24)化學的簡稱。
(25)后綴,加在名詞或形容詞后面構成動詞,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。
(26)姓。明代有化暉。
[②][huā]
(1)用掉;消耗。
(2)見“化2子”。
(3)見“化2化”。
[③][huò]
[《字彙》呼臥切]
“貨1”的古字。
[④][é]
[《字彙》吾禾切]
“訛1”的古字。
見“化4言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呼霸切,去40禡,huà,假合二去麻曉
[平水韻]:去聲二十二禡
[唐 音]:*xuɑ?
[國 語]:huà,huā
[粵 語]:faa3
[閩南語]:hoa1,hoa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子集下】【匕字部】 化; 康熙筆畫:4; 頁碼:頁152第20〔古文〕??????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呼霸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火跨切,??花去聲。【說文】化,敎行也。【增韻】凡以道業誨人謂之敎。躬行于上,風動于下,謂之化。【老子·道德經】我無爲而民自化。又以德化民曰化。【禮·樂記】化民成俗。又【韻會】天地隂陽運行,自有而無,自無而有,萬物生息則爲化。又泛言攺易,亦曰變化。【易·繫辭】擬議以成其變化。又貨賄貿易曰化。【書·益稷】懋遷有無化居。又革物曰化。【周禮·春官·大宗伯】合天地之化。【註】能生非類曰化。【疏】鳩化爲鷹之類。皆身在而心化。若?化爲鴽,雀化爲蛤蜃之等,皆據身亦化,故云能生非類。又【正韻】告誥諭使人回心曰化。【書·大誥】肆予大化,誘我友邦君。又【公羊傳·桓六年】化我也。【註】行過無禮謂之化,齊人語也。【疏】哀六年傳云:??乞曰:常之母有魚菽之祭,願諸大夫之化我也。亦是行過無禮之事。又州名。【韻會】漢屬合浦郡,宋攺化州。又【正韻】呼瓜切,音花。【後漢·馮衍傳】與時變化。【章懷太子註】音花。又【韻補】葉胡隈切,音回。【三略】變動無常,因敵變化。不爲事先,動而輒隨。【??琳·大荒賦】越洪寧之蕩蕩兮,追??漠之造化。跨三五其無偶兮,邈卓立而獨奇。又葉呼戈切,音訶。【離騷】初旣與余成言兮,後悔遁而有他。余旣不難夫離別兮,傷靈脩之數化。又葉許旣切,希去聲。【後漢·傅幹皇后箴】在昔明后,日新其化。匪惟訓外,亦訓于內。又葉呼臥切,呼去聲。【白虎通】火之爲言化也。陽氣用事,萬物變化也。【釋名】火,化也,消化物也。【漢書·敘傳】偪上幷下,荒殖其貨。侯服玉食,敗俗傷化。又【總要】化音吪,差錯也,謬言也。從人匕會意。小篆與匕混,故加言作訛。【史記·天官書】其人逢俉化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