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劙
lí ?ㄌㄧˊ
◎ 割:劙面(割破臉皮)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劙 lí?
〈動〉
(1) 割;劈 [cut]
[莫邪]則劙盤盂,刎牛馬,忽然耳。——《荀子》
(2) 又如:劙枝(砍枝);劙刀(墾荒農具);劙囊(割囊竊取)
漢語字典
[①][lí]
[《廣韻》呂支切,平支,來。]
[《廣韻》郎計切,去霽,來。]
亦作“蠫1”。
割;劈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呂支切,上平5支,lí,止開三平支A來
[平水韻]:上平四支
[國 語]:lí
[粵 語]:lai5lei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子集下】【刀字部】 劙; 康熙筆畫:23; 頁碼:頁145第46【唐韻】呂支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鄰知切,??音離?!居衿糠指钜病!緩V韻】分破也。【韻會】直破也?!静┭拧拷庖?。【集韻】或作??。亦作剺。又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郞計切【正韻】力霽切,??音麗。義同。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?里弟切,麗上聲。刀刺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