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劓
yì ?ㄧˋ
◎ 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種酷刑。
◎ 割除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劓 yì?
〈動〉
(1) (會意。從刀,從鼻。刀割鼻子。本義:劓刑。割鼻的刑罪,古代五刑之一)
(2) 同本義 [cut off the nose (a punishment in ancient China)]
劓罰之屬千。——《書·呂刑》
(3) 又如:劓鼻(割掉鼻子的酷刑);劓刖(割鼻斷足;危殆不安的樣子)
(4) 割除 [cut off]
我乃劓殄滅之。——《書·盤庚中》
(5) 又如:劓割(劓剝。殘害);劓除(削滅)
漢語字典
[①][yì]
[《廣韻》魚器切,去至,疑。]
(1)割鼻。古代五種酷刑之一。
(2)泛指鼻子受到毀傷。
(3)割,斷。
(4)不安貌。參見“劓刖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魚器切,去6至,yì,止開三去脂B疑
[平水韻]:去聲四寘
[國 語]:yì
[粵 語]:ji6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子集下】【刀字部】 劓; 康熙筆畫:16; 頁碼:頁145第13【唐韻】【集韻】魚器切。【韻會】疑器切【正韻】以智切,??音?。【說文】刖鼻也。【易·睽卦】其人天且劓。又【玉篇】割也。【書·盤庚】我乃劓殄滅之,無遺育。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牛例切【正韻】倪制切,??音寱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