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刖
yuè ?ㄩㄝˋ
◎ 古代的一種酷刑,把腳砍掉:“昔卞和獻寶,楚王刖之”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刖
跀 yuè?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刀,月聲。本義:斷足。古代的一種酷刑) 同本義 [punishment of cutting off the feet of the criminal]
刖,絕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刖,斷也。——《廣雅》。假借為“蚏”
跀,斷足之刑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刖五百。——《周禮·司刑》。注:“斷足也。周改髕作刖。”
刖強鉏。——《左傳·莊公十六年》
昔卞和獻寶, 楚王刖之。——《史記》
(2) 又如:刖足(古代一種酷刑,砍掉腳)
漢語字典
[①][yuè]
[《廣韻》魚厥切,入月,疑。]
[《廣韻》五忽切,入沒,疑。]
[《廣韻》五刮切,入鎋,疑。]
(1)割;砍斷。
(2)砍掉腳或腳趾。古代酷刑之一。
(3)危貌。參見“搖刖”、“槷刖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魚厥切,入10月,yuè,山合三入元疑
[平水韻]:入聲六月·入聲八黠
[國 語]:yuè
[粵 語]:jyut6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子集下】【刀字部】 刖; 康熙筆畫:6; 頁碼:頁137第25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?魚厥切,音月。【說文】絕也。從刀,月聲。本作跀,斷足也。從足,月聲。【徐曰】足見斷爲跀,其??名則刖也。今文但作刖。【書·呂??】刖足曰剕。【前漢·??法志】刖罪五百。又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五忽切,音兀。斷足也。【集韻】或作?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