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凘
sī ? ㄙˉ
◎ 解凍后隨水流動的冰塊:“流凘紛兮將來下。”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凘 sī?
〈名〉
(1) 漂流的冰 [floating ice]
與女游兮河之渚,流凘紛兮將來下。——《楚辭》
(2) 細碎的薄冰 [trash ice]
坐久吟移調,更長硯結凘。——唐· 方千《酬故人陳七都》
漢語字典
[①][sī]
[《廣韻》息移切,平支,心。]
(1)漂流的冰。
(2)細碎的薄冰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息移切,上平5支,sī,止開三平支A心
[平水韻]:上平四支
[國 語]:sī
[粵 語]:si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子集下】【冫字部】 凘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133第31〔古文〕??【唐韻】息移切【集韻】山宜切【韻會】相支切【正韻】相咨切,??音斯。【說文】流冰也。從仌,斯聲。【徐曰】冰解而流也。【風俗通】冰流曰凘,冰解曰冸。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先齊切,音嘶。義同。又【正韻】息漬切,斯去聲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