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冭
tài ? ㄊㄞˋ
◎ 古同“太”。
◎ 古同“泰”。
漢語字典
[①][tài]
[《廣韻》他蓋切,去泰,透。]
“冭1”的今字。“夳1”的今字。
(1)通達;通暢。
(2)安舒;安寧。
(3)好,美好。
(4)寬裕。
(5)驕縱。
(6)奢侈。
(7)大。
(8)太;過甚。
(9)極。參見“泰古”。
(10)卦名。《周易》六十四卦之一,乾下坤上。為上下交通之象。
(11)古代酒器名。
(12)山名。參見“泰山”。
(13)州名。遼置。治所在樂康(今吉林省洮安縣東)。金大定二十五年廢。承安二年復置,移治長春(今吉林省乾安縣北),轄境擴至今洮兒河下游地區,為當時邊防重地。金末廢。參閱《金史·地理志上》。
(14)州名。五代南唐置。治所在海寧縣(今泰州市)。轄境相當今江蘇省泰州市、泰縣、如皋、泰興、興化等縣地。元改泰州路總管府,后復原名。明清沿置。參閱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江南五·泰州》。
音韻參考
[國 語]:tái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子集下】【冫字部】 冭; 康熙筆畫:5; 頁碼:頁131第23【集韻】他蓋切,音汰。【玉篇】今作泰。【說文】大也,通也。或省作太。亦作大泰。【易·泰卦】天地交泰。又【說文】泰,滑也。又【六書故】冭,他達切,音獺。冰凍滑冭也。俗作汰澾。左傳伯棼射王汰輈註:汰,過也,箭過車轅上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