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冬
(鼕)
dōng ?ㄉㄨㄥˉ
◎ 一年中的第四季:冬季(農(nóng)歷十月至十二月)。冬天。冬眠。
◎ 姓。
◎ 象聲詞,敲鼓聲:戰(zhàn)鼓冬冬。
反義詞
夏
英文翻譯
◎ 冬
winter wintertide wintertime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冬 dōng?
〈名〉
(1) (會意。表示時序終了,已進入寒冷季節(jié)。四季中的第四季,即農(nóng)歷十月至十二月)
(2)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間的季節(jié),天文學上認為是從12月至3月,農(nóng)歷十月到十二月 [winter]
冬,四時盡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我有旨蓄,亦以御冬。——《詩·邶風·谷風》
無冬無夏。——《詩·陳風·宛丘》
冬者,五谷成熟,物備禮成。——《后漢書·張純傳》
(3) 又如:冬暖夏涼;冬釀(冬季釀酒);冬溫(冬天所害的一種熱病);冬計(寒冬的生計)
(4) 冬月,陰歷十一月的俗稱 [the 12th month]
適冬(陰歷十一月)之望日(十五日)前后,窗外疏梅篩月影。——清· 林覺民《與妻書》
(5) 最后,終 [end]
誥誥作事,毋從我冬始。——《馬王堆漢墓帛書》
詞性變化
◎ 冬
東 dōng?
<象>
冬冬聲 [rub-a-dub;rat-tat;rat-a-tat]——形容敲門或敲鼓的聲音。如:冬冬(形容敲門的聲音)
漢語字典
[①][dōng]
[《廣韻》都宗切,平冬,端。]
亦作“昸1”。
(1)一年四季的最后一季,農(nóng)歷十月至十二月。
(2)象聲詞。參見“冬冬”。
(3)通“終”。完結(jié),終了。
(4)通“終”。指自始至終整段時間。
(5)姓。南北朝有冬壽。見《通志·氏族五》引《前燕錄》。
(6)“鼕”的簡化字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侵部端母,tu?m
[廣 韻]:都宗切,上平2冬,dōng,通開一平冬端
[平水韻]:上平二冬
[唐 音]:*dong,dong
[國 語]:dōng
[粵 語]:dung1
[閩南語]:tang1,tong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