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儃
chán ? ㄔㄢˊ
◎ 〔儃佪〕a.打轉;b.徘徊。
● 儃
shàn ? ㄕㄢˋ
◎ 古同“禪”,禪師。
漢語字典
[①][chán]
[《廣韻》市連切,平仙,禪。]
[《廣韻》徒干切,平寒,定。]
見“儃佪”、“儃佇”。
[②][tǎn]
[《集韻》儻旱切,上緩,透。]
見“儃2儃”。
[③][dàn]
[《集韻》徒案切,去換,定。]
[《集韻》他案切,去換,透。]
徒;空。
[④][shàn]
[《集韻》時戰切,去綫,禪。]
通“禪1”。
禪讓,讓位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徒干切,上平25寒,tán,山開一平寒定
[平水韻]:下平一先
[國 語]:chán,tǎn
[粵 語]:cin4sin4taan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子集中】【人字部】 儃; 康熙筆畫:15; 頁碼:頁118第26【廣韻】市連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時連切,??音蟬。態也。又儃佪,不進貌。【楚辭·九章】欲儃佪以干傺。 又【正韻】徒亶切,壇上聲。儃儃,舒閒貌。【莊子·田子方】儃儃然不趨。 又【集韻】徒案切,音憚。徒也,語辭。亦作但亶。 又時戰切,音繕。傳與也。【揚子·法言】允哲堯儃舜之重。【註】與禪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