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儻
(儻)
tǎng ?ㄊㄤˇ
◎ 同“倘1” 。
◎ 〔倜儻〕見(jiàn)“倜”。
◎ 失意:“文侯儻然,終日不言”。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儻
儻 tǎng?
〈形〉
(1) (形聲。從人,黨聲。本義: 灑脫不拘,不拘于俗)
(2) 同本義 [unconventional]
贊陳湯儻蕩。——《漢書(shū)·傅常鄭甘陳段傳》。注:“無(wú)行檢也。”
貌若儻蕩不備。——《漢書(shū)·史丹傳》
(3) 又如:倜儻(灑脫;不拘束)
(4) 悵然自失,恍惚 [absentminded]
文候儻然,終日不言。——《莊子·田子方》
(5) 又如:儻然(失志的樣子);儻莽(悵然自失)
(6) 正直 [upright]。如:儻言(正直的言論);儻論(堂皇正大的言論)
(7) 廣大 [broad]。如:儻漭(廣闊無(wú)邊);儻閬(廣大寬敞);倘莽(曠遠(yuǎn));儻朗(晦暗不明的樣子)
(8) 安閑自得 [leisurely]。如:儻佯(安閑自得地行走);儻儻(舒閑自適地)
詞性變化
◎ 儻
儻 tǎng?
〈連〉
(1) 表示假設(shè),相當(dāng)于“倘若”、“如果” [if]
儻所謂天道,是邪?非邪?——《史記·伯夷傳》
(2) 又如:儻若;儻使
◎ 儻
儻 tǎng?
〈副〉
偶然,意外地 [by accident]
況榮寵貴盛,儻來(lái)物也,可恃以凌人乎。——歐陽(yáng)修《新唐書(shū)》。又如:儻來(lái)(意外得來(lái));儻然(偶然;僥幸)
漢語(yǔ)字典
[①][tǎng]
[《廣韻》他朗切,上蕩,透。]
“儻1”的繁體字。
(1)悵然自失貌。
(2)無(wú)思無(wú)慮。
(3)偏頗。
(4)廣大。參見(jiàn)“儻閬”。
(5)或許,也許。
(6)倘若;假如。表示假設(shè)。
(7)見(jiàn)“儻朗”。
(8)通“躺”。平臥。
(9)通“淌”。流下。
(10)通“讜”。參見(jiàn)“儻言”。
[②][tàng]
[《廣韻》他浪切,去宕,透。]
“儻2”的繁體字。
僥幸;偶然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上聲二十二養(yǎng)·去聲二十三漾
[國(guó) 語(yǔ)]:tǎng
[粵 語(yǔ)]:tong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子集中】【人字部】 儻; 康熙筆畫(huà):22; 頁(yè)碼:頁(yè)114第05【唐韻】他朗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坦朗切【正韻】他曩切,??湯上聲。倜儻,卓異也。【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】俶儻瑰瑋。【前漢·史丹傳】?jī)幉粋洹!驹]】豁達(dá)也。 又【關(guān)尹子·一宇篇】心儻儻,物迭迭。【註】?jī)瘍q儃儃。 又或然之辭。儵忽不可期也。【莊子·天地篇】?jī)跞粜校У酪病!究樞云寇幟嵩谏恚切悦玻镏畠瘉?lái)寄也。 又【莊子·天下篇】時(shí)恣縱而不儻。【註】?jī)堃病!∮帧卷崟?huì)】通作黨。【前漢·董仲舒?zhèn)鳌奎h可得見(jiàn)乎。【揚(yáng)雄傳】黨鬼神可也。 本作儻。俗作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