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机,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,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,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

查字典logo
您的位置: 查字典 > 漢語字典 > 于的意思
  • 拼音:
  • 注音: ㄩˊ
  • 部首筆劃:2
  • 總筆劃:3
  • 繁體字:
  • 漢字結構:獨體結構
  • 簡體部首:
  • 造字法:象形
  • 筆順:橫橫豎

于的筆畫順序

基本解釋


yú ?ㄩˊ
◎ 介詞(a.在,如“生于北京”;b.到,如“榮譽歸于老師”;c.對,如“勤于學習”;d.向,如“出于自愿”;e.給,如“問道于盲”;f.自,從,如“取之于民”;g.表比較,如“重于泰山”;h.表被動,如“限于水平”)。
◎ 后綴(a.在形容詞后,如“疏于防范”;b.在動詞后,如“屬于未來)。
◎ 姓。

英文翻譯


for   of   to   when   at

詳細解釋

詳細字義
yú?
〈動〉
(1) (象形。甲骨文字形,表示氣出受阻而仍越過。本義:超過)
(2) 往;去 [go]
之子于歸,宜其室家。——《·周南·桃夭》。毛傳:“于,往也。”
予惟以爾庶邦于伐殷,逋播臣。——《·大誥》
(3) 取 [take]
晝爾于茅,宵爾索陶。——《·豳風·七月》
(4) 如;好像 [look]
》曰:“介于石,不終日,貞吉。”介如石焉,寧用終日,斷可識矣。——《·系辭下》
(5) 又如:于何(如何)
詞性變化

於 yú?
〈介〉
(1) 引進動作、行為的時間、處所,意義相當于“”、“”或“在…方面(上、中)” [in, at, etc.]
捐金于野。——《后漢書·列女傳》
(2) 又
成于機杼。
射于家圃。——宋· 歐陽修《歸田錄
(3) 又
葫蘆置于地。
力足以至焉,于人為可譏,而在己為有悔。——宋· 王安石《游褒禪山記
于時冰皮始解,波色乍明。——明· 袁宏道《滿井游記
越長城之限,至于泰安。(于:介詞,到。)—— 清· 姚鼐《登泰山記
(4) 又如: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于1914年;于以(在何處);于茲(在此);于時(在此)
(5) 引進動作、行為的對象,相當于“”、“”、“對于” [for, etc.]
告之于帝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何有于我。——《論語
于其身也,則恥師焉,惑矣。——唐· 韓愈《師說
言于李愬。——《資治通鑒·唐紀》
語于富者。——清· 彭端淑《為學一首示子侄
(6) 又如:他做的事于人民有益
(7) 表示動作、行為的所從,意義相當于“”或“”、“” [from]。如:青出于藍而勝于藍;取之于民,用之于民
(8) 在被動句中,引進動作、行為的主動者,相當于“” [by]
不拘于時。——唐· 韓愈《師說
苦于多疾。——宋· 蘇軾《教戰守
傷于縛者。——清· 方苞《獄中雜記
擇于自然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觀巴黎油畫記
(9) 又如:我限于水平,未能對這篇文章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
(10) 引進比較對象,意思相當于“” [than]
甚于婦人。——《戰國策·趙策》
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強于百萬之師。——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
同于真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觀巴黎油畫記
(11) 又
同于幻。
近于自然。——蔡元培圖畫
(12) 又如: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
(13) 表示把動作、行為加給對方,相當于“” [to, etc.]。如:榮譽歸于教練
(14) 表示相對的位置 [in]。如:垂直于肋板的脊柱
(15) 姓
yú?
(1) 詞綴。嵌在動詞或形容詞后面,不必譯出
以至于寸。——《后漢書·列女傳》
越于諸侯。——《國語·晉語》
(2) 又
以免于難。
可以免于難。
(3) “
(4) 另見 yū

漢語字典

[①][yú]
[《廣韻》羽俱切,平虞,云。]
亦作“1”。
(1)往,去。
(2)取。
(3)猶如。
(4)為(wéi)。
(5)自適貌;舒徐貌。見“于于”、“于然”。
(6)相屬貌。見“于于”。
(7)鐘唇,鐘口的邊沿。
(8)草名。
(9)象聲詞。
(10)介詞。猶在。
(11)介詞。以,用。
(12)介詞。自,從。
(13)介詞。至,到。
(14)介詞。對;對于。
(15)介詞。向。
(16)介詞。給。
(17)介詞。由于。
(18)介詞。為(wèi)。
(19)介詞。依照。
(20)介詞。猶過。表示比較。
(21)連詞。猶與。
(22)助詞。用于句首或句中,無義。
(23)助詞。用于句末,猶乎。
(24)助詞。用于賓語前置的倒裝句中。猶是。
(25)通“”。古國名。
(26)同“”。
(27)姓。
(28)“”的簡化字。
[②][xū]
[《字彙》休居切]
亦作“2”。
見“2嗟”、“2咨”。
[③][yū]
[《集韻》邕俱切,平虞,影。]
亦作“3”。通“1”。
廣大。

音韻參考

[上古音]:魚部喻三母,hiua
[廣 韻]:羽俱切,上平10虞,yú,遇合三平虞云
[平水韻]:上平六魚·上平七虞
[唐 音]:*hio,hio
[國 語]:yú,xū
[粵 語]:jyu1jyu4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釋
【子集上】【二字部】 于; 康熙筆畫:3; 頁碼:頁86第06
【唐韻】羽俱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雲俱切,??音迂。【爾雅·釋詁】于,曰也。 又往也。【書·大誥】民獻有十夫,予翼以于。【詩·小雅】王于出征。 又【儀禮·士冠禮】宜之于假。【註】于,猶爲也。宜之見爲大矣。又【聘禮】賄在聘于賄。【註】于讀曰爲。言當視賓之禮,而爲之財也。又【司馬相如·長門賦敘】因于解悲愁之辭。 又未定之辭。【公羊傳·僖二十八年】歸于者何。歸于者,罪未定也。 又行貌。【韓愈·上宰相書】于于焉而來矣。 又于于,自足貌。【莊子·應帝王】其臥徐徐,其覺于于。 又鐘兩口之閒曰于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鳧氏爲鐘,兩欒謂之銑,銑閒謂之于。 又【前漢·元后傳】衣絳緣諸于。【註】大掖衣也。 又【唐書·元德秀傳】明皇命三百里內刺史縣令,以聲樂集,德秀惟樂工十人,聮袂歌于蔿于。 又草名。【爾雅·釋草】茜,蔓于。【註】生水中。一名軒于。【司馬相如·子虛賦】菴閭軒于。 又木名。【爾雅·釋木】棧木,于木。【註】僵木也。江東呼木觡。 又淳于,縣名。今密州安丘縣,古淳于國。 又姓。周武王第二子邘叔之後,以國爲氏,後因去邑爲于。又淳于,宣于,鮮于,多于,??于,皆複姓。又三氏姓。勿忸于,阿伏于,見【魏書·官氏志】。 又助語辭。【詩·召南】于沼于沚。【朱傳】于,於也。【周易】【毛詩】於皆作于。于於古通用。 又【集韻】邕俱切,音紆。廣大貌。【禮·檀弓】邾婁考公之喪,徐君使容居來弔含。有司曰:諸侯之來辱敝邑者,易則易,于則于,易于雜者,未之有也。又【文王世子】仲尼曰: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,所以善成王也。聞之曰:爲人臣者,殺其身有益於君,則爲之,況于其身以善其君乎。俱與迂通。 又【正韻】休居切,與吁通。歎辭。【詩·周南】于嗟麟兮。
考證:〔【禮·聘禮】賄在聘于賄〕 謹按本書之例禮記謂之禮,此出儀禮不當稱禮,謹省上禮字。〔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】鳧氏爲鐘,兩欒謂之銑,兩銑謂之于。〕 謹照原文兩銑改銑閒。〔【爾雅·釋木】棧木,于木。【註】僵木也。江東呼木船。〕 謹照原注木船改木觡。 〔【文王世子】周公抗世子法于伯禽,所以善成王也。仲尼聞之曰,爲人臣者,殺其身有益于君,則爲之,況于其身以善其君乎。俱與迂通。〕 謹按周公至其君乎皆仲尼之言,此誤於聞之上增仲尼二字,謹照原文周公上增仲尼曰三字,聞之上省仲尼二字。法于益于兩于字照原文改於字。

字源字形

于

于的意思、基本信息

  • 五筆86:GFK
  • 五筆98:GFK
  • 五行:土
  • UniCode:U+4E8E
  • 四角號碼:10400
  • 倉頡:MD
  • GBK編碼:D3DA
  • 規范漢字編號:0024
主站蜘蛛池模板: 曲周县| 凉城县| 南开区| 崇文区| 庆城县| 梓潼县| 沐川县| 清远市| 蓬莱市| 屯昌县| 凤凰县| 社会| 明溪县| 盐边县| 靖安县| 偃师市| 嘉黎县| 宜川县| 普兰店市| 侯马市| 大石桥市| 宿松县| 诸暨市| 绥滨县| 嘉兴市| 土默特左旗| 墨玉县| 镶黄旗| 静安区| 扶余县| 吴江市| 盱眙县| 扬中市| 邳州市| 仙桃市| 麟游县| 吴旗县| 孝感市| 陆川县| 嘉禾县| 蓝山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