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臨
(臨)
lín ?ㄌㄧㄣˊ
◎ 從上向下看,在高處朝向低處:照臨。臨淵羨魚(看著深潭里的魚,很希望得到;喻只作空想,不做實際工作)。
◎ 到,來:光臨。蒞臨。親臨。
◎ 遭遇,碰到:臨時。面臨。
◎ 挨著,靠近:臨近。臨街。臨終。臨危。臨陣磨槍。
◎ 照樣子摹仿字畫:臨摹。臨帖。臨寫。
◎ 舊時指帝王上朝:臨朝。臨政。
◎ 姓。
英文翻譯
◎ 臨
arrive be about to copy face just before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臨
臨 lín?
〈動〉
(1) (會意。金文字形,右邊是人,左上角象人的眼睛,左下角象眾多的器物。整個字形象人俯視器物的樣子。本義:從高處往低處察看)
(2) 同本義 [look down from above]
臨,監臨也。從臥,品聲?!?a href="/r_ci_2e944138cfc78acfb5fd79edbee3db45/" target="_blank">說文》。按,隱幾視下之稱?!?br>
臨,視也?!?a href="/r_ci_c83f710497f4e1471101140cfcfe7837/" target="_blank">爾雅》
不臨深谿,不知地之厚也?!?a href="/r_ci_d2585b620ce6a400601192e1b05b0608/" target="_blank">荀子·勸學》
上帝臨女?!?a href="#">詩·大雅·大明》
有亭翼然臨于泉上?!巍?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
(3) 又如:居高臨下;如臨深淵;臨軒(在殿前平臺上接見臣屬);臨下(從高望下);臨見(居上視下看見)
(4) 引申為從上監視著 [keep watch on]
臨長晉國者。——《國語·晉語》。注:“監也?!?br>
今陛下君臨四方?!?a href="#">宋史·趙普傳》
(5) 又如:臨引(居上察下。今稱監察);臨制(監臨控制;指皇后臨朝稱制);臨政(親理政務)
(6) 面對(上對下,尊對卑) [face;confront]
臨眾發政而治民?!?a href="/r_ci_36e92222c889262004935d5f5fd945e0/" target="_blank">墨子·尚賢下》
把酒臨風。——宋·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
臨表涕零。——諸葛亮《出師表》
執策而臨之。——唐· 韓愈《雜說》
(7) 如:臨川(面對川流);臨穴(面對自己的壙穴。亦指面對(別人的)墓穴);臨敵(面對敵人)
(8) 碰上, 逢著 [meet]
臨財無茍得,臨難毋茍免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上》
(9) 又如:臨頭(落到頭上;當頭);臨風(迎風;當風);臨谷(身臨深谷。喻危險恐懼)
(10) 到,至。后常用作敬辭[attend]
臨其穴。——《詩·秦風·黃鳥》
東臨碣石(山名),以觀滄海?!?曹操《步出夏門行》
自往臨視。——晉· 干寶《搜神記》
(11) 又
王即臨之。
臨溪而漁。——宋· 歐陽修《醉翁亭記》
(12) 又如:光臨;蒞臨;臨按(親臨按問);臨送(謂親臨送別);臨訊(謂親臨審訊)
(13) 攻伐;脅制 [attack]
君臨函谷?!?a href="#">戰國策·西周策》。注:“猶守也。以臨 韓魏。”注:猶伐也?!?br>
(14) 又如:臨軍對陣(指戰場上對峙交鋒)
(15) 照著他人的字畫書寫或繪畫 [copy]
臨書愛真跡?!?a href="#">姚合《秋夕遣懷》
中國畫家自臨摹舊作入手。——蔡元培《圖畫》
(16) 又如:臨池(研習書法);臨本(臨摹原作的寫本);臨帖(照著字帖臨摹)
(17) 治理、管理、統治 [administer; govern;rule]。
少欲,則能臨其眾?!?a href="/r_ci_42cc8f45b7cf44f892515e7d9d653200/" target="_blank">韓非子·十過》
上帝臨女。(治理你們。)——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
居敬而行簡,以臨其民,不亦可否?——《論語·雍也》
(18) 如:臨人(治理百姓);臨御(臨視統御。指帝王治理天下而言)
(19) 靠近,逼近(多用于上對下,強對弱) [near; close to; approach]
以臨二周之郊,誅 周主之罪。——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
臨崩寄臣以大事?!?a href="#">諸葛亮《出師表》
(20) 又如:臨沒(將沉沒時);臨觴(將要喝酒的時候);臨穎(臨筆。指寫信的時候)
(21) 臨視(指位尊者對位卑者) [visit]。如:臨存(臨視省問。多指地位高的人探問地位低的人);臨問(親臨探問。卑者對尊者之敬辭)
(22) 置身(其中) [place oneself]。如:臨陣(身臨戰場)
詞性變化
◎ 臨
臨 lín?
〈介〉
(1) 在…之前,在即將…的時候 [just before;at the time of]
臨別贈言,幸承恩于偉餞?!?a href="/r_ci_355935b5f7559d0427f33be3681f9a60/" target="_blank">王勃《滕王閣序》
(2) 又如:臨歧(臨別時;分別);臨文(指正在寫文章的時候);臨別;臨行;臨睡
(3) 另見 lìn
基本詞義
◎ 臨
臨 lìn
〈動〉
哭(很多人哭,或聚眾哭,為喪事而悲痛哭泣) [weep; cry; sob]
臨,哭也?!?a href="#">集韻》
國人大臨,守陴者皆哭?!?a href="#">左傳·宣公十二年》
遂為義帝發喪,臨三日。——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
遺昭曰,無發民哭臨宮殿中——《漢書·文帝紀》
漢語字典
[①][lín]
[《廣韻》力尋切,平侵,來。]
“臨1”的繁體字。
(1)由上看下,居高面低。
(2)監視,監臨。引申為統治,治理。
(3)攻伐;脅制。
(4)守衛。
(5)蒞止。
(6)多用作敬辭。
(7)來到,到達。
(8)面對,當著。
(9)碰上,逢著。
(10)靠近。
(11)照耀。
(12)給,加給。
(13)對照書畫范本摩習。
(14)引申為描寫(景物)。
(15)大。
(16)挑選,選擇。參見“臨人”。
(17)卦名,兌下坤上。
(18)古代戰車名。
(19)副詞。正當,將要。
(20)量詞。古代戰船編組單位,兩船并列為一臨。
(21)地名。春秋時晉邑,在今山西省臨縣境內。
(22)姓。見《通志·氏族四》。
[②][lìn]
[《廣韻》良鴆切,去沁,來。]
“臨2”的繁體字。
哭吊死者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侵部來母,li?m
[平水韻]:下平十二侵·去聲二十七沁
[國 語]:lín,lìn
[粵 語]:lam4
[閩南語]:liam5,lim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未集下】【臣字部】 臨; 康熙筆畫:17; 頁碼:頁80第07〔古文〕??【唐韻】力尋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犂針切【正韻】犂沉切,??音林。【爾雅·釋詁】臨,視也?!驹姟ばo風】日居月諸,照臨下土。又【大雅】上帝臨女,無貳爾心?!竟{】臨,視也。【禮·曲禮】臨諸侯,畛於鬼神?!臼琛恳宰疬m??曰臨?!痉Y梁傳·哀七年】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,有臨一國之言焉,有臨一家之言焉?!驹]】徐乾曰:臨者,撫有之也?!∮帧静┭拧颗R,大也。 又【戰國策】縣隂以甘之,循有燕以臨之。【註】臨,猶制也?!∮忠棕悦?。 又車名?!驹姟ご笱拧恳誀栥^援,與爾臨衝,以伐崇墉。【傳】臨,臨車也。【疏】臨者,在上臨下之名。【釋名】臨,如字。韓詩作隆?!∮值孛!咀髠鳌ぐ哪辍寇饕减r虞,趙稷奔臨。【註】臨,晉邑。 又丘名。【爾雅·釋丘】右高名臨丘。 又姓?!踞嶷w錄】秦州刺史臨深。【孔融傳】有臨孝存?!∮珠T名?!咀笏肌嵌假x】左稱彎崎,右號臨硎?!驹]】彎崎,臨硎,閽闥名。吳後主起昭明宮,於太初之東開彎崎臨硎二門,彎崎宮東門,臨硎宮西門?!∮帧卷崟苛c切【正韻】力禁切,??林去聲?!驹鲰崱繂士蕖!绢亷煿旁弧啃\哭曰臨?!咀髠鳌ば辍砍訃崳衅呷?。鄭人卜行成,不吉。卜臨于大官,且巷出車,吉。【註】臨,哭也。【釋文】臨,力鴆切?!∮帧卷嵮a】葉盧東切,音隆?!驹姟ご笱拧亢箴⒉豢耍系鄄慌R。耗斁下土,寧丁我躬。【司馬相如·長門賦】奉虛言而望誠兮,期城南之離宮。修薄具而自設兮,君不肯乎幸臨。 又葉力陽切,音良?!厩厥蓟熟袈逅琛柯尻栔渖n蒼。祠祭大澤,倏忽南臨。洛濱醊禱,色連三光。
考證:〔【禮·檀弓】臨諸侯,畛於鬼神?!场≈斦赵瓡垂那Y。〔【司馬相如·長門賦】君不肯兮幸臨?!场≈斦赵馁飧暮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