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伯
bó ? ㄅㄛˊ
◎ 兄弟排行次序:伯仲(指兄弟的次第,喻事物不相上下)。
◎ 父親的哥哥:伯伯。伯父。伯母。
◎ 對父輩戚友的尊稱:老伯。世伯。
◎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:伯爵。
◎ 舊時對文章、道德足為表率者的尊稱:“海內文章伯”。
◎ 姓。
● 伯
bà ? ㄅㄚˋ
◎ 古同“霸”,古代諸侯聯盟的首領。
英文翻譯
◎ 伯
uncle earl count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伯 bà?
〈名〉
(1) 通“霸”。原指春秋時諸侯的首領 [chief of feudal princes]
穆公任之,強配五伯、六卿施。(五伯,即五個盟主,五霸:齊桓公、晉文公、宋襄公、秦穆公、楚莊王。)——《荀子·成相》
(2) 又如:伯氣(霸氣)
詞性變化
◎ 伯 bà?
〈動〉
(1) 稱霸 [dominate;tyrannize]
一朝而伯。——《荀子·儒效》
(2) 另見 bǎi;bó
漢語字典
[①][bó]
[《廣韻》博陌切,入陌,幫。]
亦作“敀1”。
(1)長兄,兄弟中年最長者。
(2)專稱嫡長子,對庶長子稱“孟”而言。
(3)泛指排行最大的。參見“伯仲叔季”、“伯兄”、“伯姊”。
(4)父親的哥哥。
(5)古代妻子對丈夫的稱呼。
(6)古代對男性長者的尊稱。
(7)用為對父輩親友的通稱。
(8)古代管領一方的長官。
(9)指古代各官署長官所委派的分司之長。
(10)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。
(11)舊時對以文章或道義而聞名于世,并足以做他人表率者的尊稱。
(12)古代祭名。祭祀馬神。《詩·小雅·吉日》:“吉日維戊,既伯既禱。”毛傳:“伯,馬祖也。重物慎微,將用馬力,必先爲之禱其祖。”朱熹集傳:“伯,馬祖也。謂天駟房星之神也。”《爾雅·釋天》:“'既伯既禱',馬祭也。”郭璞注:“伯,祭馬祖也。”一說伯通“禡”。古代行軍於所止處祭神。參閱清馬瑞辰《毛詩傳箋通釋》卷十八。
(13)通“白”。顯著,顯赫。
(14)姓。春秋時楚有伯州犁。見《左傳·襄公二十六年》。
[②][bà]
[《洪武正韻》必駕切,去禡]
通“霸1”。
(1)春秋時諸侯的盟主。
(2)稱霸,做諸侯的盟主。
[③][mò]
[《洪武正韻》莫白切,入陌]
通“陌1”。
田間東西向的小路。
[④][pò]
[《廣韻》博陌切,入陌,幫。]
通“迫1”。
迫近。
[⑤][bǎi]
[《廣韻》博陌切,入陌,幫。]
(1)婦人對夫兄的稱呼。
(2)今北方方言稱作“大伯子”。
(3)通“百”。百倍。
(4)通“百”。數目。十的十倍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鐸部幫母,peak
[廣 韻]:博陌切,入20陌,bo,梗開二入庚幫
[平水韻]:入聲十一陌
[唐 音]:b?k
[國 語]:bó,bǎi,bà
[粵 語]:baa3baak3
[閩南語]:peh4,pek4,pit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子集中】【人字部】 伯; 康熙筆畫:7; 頁碼:頁96第16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??博陌切,音百。【說文】長也。【釋名】父之兄曰伯父。伯,把也,把持家政也。 又兄曰伯。【詩·小雅】伯氏吹塤。 又第三等爵曰伯。又【周禮·春官】大宗伯之職,以九儀之命,正邦國之位,九命作伯。【註】上公有功德者,加命爲二伯,得征五侯九伯者。【疏】公羊傳,自陝以東,周公主之。陝以西,召公主之。是東西二伯也。言九伯者,九州有十八伯,各得九伯,故云九伯也。 又婦人目其夫曰伯。【詩·衞風】伯也執殳。 又馬祖,天駟,房星之神曰伯。【詩·小雅】旣伯旣禱。【註】以吉日祭馬祖而禱之。 又鳥名。【左傳·昭十七年】伯趙氏,司至者也。【註】伯趙,伯勞也。 又姓。益之後。春秋時有伯宗,伯州犂。 又同陌。【史記·酷吏傳】置伯格長。【註】言阡陌村落皆置長也。 又【正韻】必駕切。同霸。五伯,齊桓,晉文,秦繆,宋襄,楚莊也。伯叔伯長之義,後人恐與侯伯字溷,故借霸字別之。 又葉蒲各切,音博。【詩·大雅】王錫申伯。葉下蹻濯。 又葉壁益切,音必。【史記·敘傳】維棄作稷,德盛西伯。 又葉博故切,音布。【揚雄·解嘲】子胥死而吳亡,種蠡存而越伯。五羖入而秦喜,樂毅出而燕懼。
考證:〔【周禮·春官】大宗伯之職,九命作伯。【疏】公羊傳,自陝以東周公主之。陝以西召伯主之。是東西二伯也。言九伯,九州有十八伯,各得九伯,故云九伯也。〕 謹照原文召伯之伯改公。言九伯下增者字。